乱世才女蔡文姬
乱世才女蔡文姬
作者:飘忽轶男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如璀璨星辰,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蔡文姬,这位东汉末年的传奇女子,以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卓越的文学才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若想探寻这颗“明珠”何以璀璨,便要从她成长的家庭环境与早年展露的非凡禀赋说起。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又作昭姬,出生于陈留圉的一个文化世家。她的父亲蔡邕,是东汉末年大名鼎鼎的文学家、书法家,“文章冠世”,才华横溢。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蔡文姬自幼便受到了浓厚的文化熏陶,耳濡目染之下,她通音律、熟典籍、能诗善赋,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艺术天赋。九岁时,她便能听出父亲弹琴时断弦的位置,其辨音能力之强,令人称奇。
青春年少的蔡文姬,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才情四溢,风华绝代。她的琴声悠扬动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打动每一个人的心灵。传说她所弹奏的《胡笳十八拍》,如泣如诉,令人心碎,仿佛能让人看到那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乱世景象。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正当蔡文姬沉浸在琴棋书画的诗意生活中时,战乱的阴云悄然笼罩了这片土地。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战火迅速蔓延,蔡家也未能幸免。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因受董卓牵连,被治罪入狱,最终含冤而死。失去了父亲的庇护,蔡文姬的生活瞬间陷入了绝境。她与家人在战乱中离散,自己也被匈奴兵掳走,成为了战乱中的牺牲品。
在被掳往匈奴的途中,蔡文姬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丑恶。她看到百姓们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心中充满了悲痛和绝望。然而,这位坚强的女子并没有被命运的苦难打倒,她在困境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到达匈奴后,蔡文姬被迫嫁给了左贤王,在这片陌生而又荒凉的土地上,开始了她长达十二年的异域生活。
在匈奴的日子里,蔡文姬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磨难。她不仅要适应匈奴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还要忍受思乡之苦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然而,即使身处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她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艺术的追求。她学会了吹奏胡笳,将中原的音乐与匈奴的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同时,她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弹奏着古琴,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十二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公元207年,曹操掌权后,念及与蔡邕的旧情,派使者携带重金前往匈奴,赎回了蔡文姬。当蔡文姬得知自己可以回到故乡时,她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悲伤。喜悦的是,她终于可以结束这漫长的流亡生活,回到朝思暮想的中原大地;悲伤的是,她不得不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分离。在离别之际,她的儿子们紧紧地抱住她,哭着问她为什么要离开,蔡文姬心如刀绞,却又无法回答。她只能含着泪水,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自己的儿子,踏上了归汉的路途。
回到中原后,蔡文姬又重新嫁给了屯田都尉董祀。虽然生活逐渐恢复了平静,但那段在匈奴的经历却始终如影随形,成为了她心中永远的伤痛。然而,蔡文姬并没有被过去的痛苦所打倒,她以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她凭借着自己的记忆,默写出了父亲蔡邕散佚的四百余卷古籍,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她也没有停止自己的文学创作,她的《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等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悲愤诗》是蔡文姬的代表作之一,它分为五言体和骚体两首。五言体的《悲愤诗》以纪实的手法,真实地描绘了她在乱世中的悲惨遭遇,情感真挚,感人肺腑。而骚体的《悲愤诗》则侧重于抒情,通过对自然风景和异域风情的描写,抒发了她离乡背井的悲痛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胡笳十八拍》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它以胡笳的声音为线索,将蔡文姬的身世、情感与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她卓越的文学才华和音乐天赋。
蔡文姬的一生,是充满苦难和传奇的一生。她经历了家破人亡、战乱流离、母子分离等种种痛苦,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艺术的追求。她用自己的才华和坚韧,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令人敬佩的乱世奇女子。她的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更是她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依然能够感受到她的痛苦、她的悲伤、她的坚强和她的希望。而这位三嫁三离、历经家国破碎与骨肉分离的奇女子,早已在苦难中淬炼出坚韧灵魂——陕西蓝田的蔡文姬墓林木葱郁,水星上的“蔡琰环形山”静静矗立,她的故事与作品超越时代,那曲《胡笳十八拍》的余响,既是她个人的生命悲歌,更是一个时代的苦难印记,证明着纵然命运残酷,才情与坚韧终将成为穿越千年的光芒。
[
附:胡笳十八拍
【汉】蔡文姬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合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成兮心欲寒。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成兮叹气悲。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成兮泪涟涟。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我兮独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荒兮筋力单。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上一篇:仙堂名山秋叶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