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麦穗

文/ 宋文彬 时间:

  拾麦穗

  宋文彬

  每当我回想自己童年的时候,我常常想起小学时给生产队拾麦穗的情景。

  我的老家在陕西关中的农村。我上小学时,农村还是公社、大队、小队这样的级别划分和名称。相当于现在的镇、村、村民小组。我八岁时开始在村小学上一年级。那时候村小学的老师都是本村村民。我们大队有五个小队,村小学老师来自这五个小队。

  那时候,我们当地农村每年的夏收就是收割小麦。夏收的时间一般是端午前后。那时社员都在生产队集体劳动,收割小麦没有任何机器,全靠人工劳动。夏收过程十分麻烦:社员先用镰刀收割成熟的麦子,把带着麦穗的麦杆打成麦捆,再用架子车把麦捆拉到打麦场上先摞起来。然后在晴天时把摞起来的麦捆通过摊场、碾场、翻场、扬场这些繁琐的过程,才能收起一堆麦子。这样的劳动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农具,有时要持续一个多月。夏收时,社员们的劳动比平时更繁忙,更辛苦。这样高强度高难度的农活我们小学生干不了,但是我们当地每年夏收时学校会放忙假,小学生在忙假里就给生产队拾麦穗。

  我们小学生拾麦穗往往是这样的:生产队社员把一块地的麦子割完,把麦捆拉完后,地里还有遗留的麦穗,大人们农活太多太忙没有时间去拾,这时就要我们小学生进地去拾回来了。我们这个小队的小学生在本队的在村小学任教的一位老师带领下集体行动,一般中午拾一次,下午再拾一次。去时在打麦场集合,由老师组织,讲一些纪律和要求后,我们统一出发。高年级学生拿着大竹篮,低年级学生拿小竹篮。拾麦穗结束后回到打麦场,我们提着篮子里的麦穗排成队,生产队有专人给我们每个学生拾的麦穗称重量,称完后,我们把篮子里的麦穗倒在麦场上堆成一堆,另有专人有专门的账本把每个学生每天拾的麦穗重量记下来,最后累计每个学生整个忙假所拾的麦穗总量。每斤麦穗给3分钱(好像是3分钱,我记不准了,反正很少)的报酬。这个报酬很少,但是在当时对我们吸引力还挺大。

  拾麦穗其实是很辛苦的。一般晴天才去,天气往往很热,我们怕麻烦不戴草帽,有时我们进一块地自由分散拾麦穗,有时我们排成一排横队一起往前拾,以保证把遗留的麦穗检拾干净。一块地的麦穗拾完了,实在拾不到了,然后才转到另一块地,这样就真正做到了颗粒归仓。

  我那是是低年级学生,但很要强,总想多拾些麦穗。有的地块没有一棵树,大太阳像架在头上的一团火,很强势地炙烤着大地,我感觉呼吸起来都很困难,耳朵里面嗡嗡作响。我顶着烈日左手提篮,弯着腰用右手认真拾着麦穗,头上的汗水不断滴下来,有时汗水蛰得眼睛都睁不开,用袖子擦擦眼睛继续认真找麦穗,有时弯腰久了眼前会发黑,我直起腰站会儿,等好一些就继续弯腰接着拾。有时手被麦茬戳破了,血滴在麦茬上,就用地上的土敷一下继续拾。在忙假里常常是右手多处有伤。有时有些高年级学生去尚未开割的地里偷麦穗,我就非常气愤,但又不敢去告他们,怕他们报复。我们偶然在地里还会见到爬得很快的蛇,有的大孩子用土块追着蛇打,我吓得躲得远远的。有时拾麦穗中间还有统一休息时间,我最高兴的是在休息时间听领队老师讲故事。当时老师讲的爱迪生、詹天佑等科学家的故事,小兵张嘎、雨来等小英雄的故事我至今都清楚的记着。这是拾麦穗过程中难得的开心时刻。我们有时还带着一把剪刀(有的麦穗带着麦杆,用剪刀把麦穗剪下来,把麦杆扔掉)。有的高年级学生胆子很大,过秤时,把剪刀藏在篮子里的麦穗下面为了增加麦穗的重量。我从来不敢把剪刀藏到我篮子里的麦穗里。但是轮到给我称麦穗的时候,我的心会怦怦跳,不知道自己这一晌到底能拾几斤麦穗。我有时很郁闷,为什么自己拾的麦穗总是比别人少呢?

  十天忙假拾麦穗,我常常被晒得脸色、胳膊发黑。但是我很开心,因为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领到拾麦穗的几块钱。在发钱之前我天天盼着发钱,整天算着自己到底能领到几块钱,有时等得非常焦急。领到钱了,立即交给妈妈,看到妈妈很高兴的样子,还夸奖我,我要开心好长时间:哈哈,我给家里挣到钱了。当时真的很有成就感呢。

  五十多年过去了,我总是忘不了当时作为小学生的自己拾麦穗的情景。

《拾麦穗》

  拾麦穗  宋文彬  每当我回想自己童年的时候,我常常想起小学时给生产队拾麦穗的情景。  我的老家在陕西关中的农村。我上小学时,农村还是公社、大队、小队这样的级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