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可持否--一场跨越千年的醉与醒
酒可持否
--一场跨越千年的醉与醒
文/东华君
在时光的微隙中,酒,这一蕴涵着着千年醇香和百般惆怅的河流,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交织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勾勒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2005年,我初尝酒味,那份朦胧与沉醉,化作笔端流淌的文字,于天涯论坛煮酒论史版块,留下了关于酒的最初篇章——《醉酒令》。在此,原文与君共享:
莫问此杯琼浆味几醇,先饮为敬;
热血丹心,只知一杯凄凉。
难诉苦,二杯下肚,云人生短长;
沁酒香,问友道义何在,真情哪去寻。
三聚首,往事去夕今可忆,泪已凉。
天下何时生此物,时而为酐露,时而断人肠!
杯杯盏盏,几刻可解我忧愁;
壶已空,意尤在,挥情把酒唱此令,夜漫长。
彼时,酒于我,是热血丹心下的凄凉,是云卷云舒中的人生短长,是挥情把酒唱此令的夜漫长。
佛家“三皈五戒”,首戒饮酒,此律不仅限于佛门,世界诸多宗教及少数民族,皆将禁酒视为不可动摇的教条。古人对酒的认识,似乎有着惊人的一致:酒,非日常之必需,却常引祸端。然,存在即合理,酒,这一历经千年而未被淘汰之物,其背后,必有着不可言喻、不可显化的缘由。或许,正如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迈,“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畅快,酒,亦是人间烟火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
追溯酒之源,杜康,这位夏朝时期的传奇人物,被尊为酒圣,其酿酒之术,开启了华夏儿女与酒的不解之缘。又有民间传说,尧舜之时,酒已初现端倪,这似乎暗示着,酒,非人类文明之产物,而是伴随着那些超凡脱俗的三皇五帝,悄然降临人间。无论是杜康造酒,还是尧舜酿酒,都预示着,自那遥远的时代起,酒,便与人类的命运紧紧相连,成为部落领导者们凝聚人心、共享欢愉的媒介。
然而,酒之双刃剑,亦有其锋利之处。帝王贪酒,国运衰微;王侯沉醉,经济萧条;百姓酗酒,家道不宁。酒之危害,不啻于烟盒上那醒目的“吸烟有害健康”。诚然,有人言“无酒不欢”,酒能助兴,确是事实。李白月下独酌,挥毫泼墨,留下千古绝唱;李清照醉后寻觅,鸥鹭惊飞,绘就婉约风情;梁山好汉聚义厅中,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演绎了一段段英雄传奇。但,事物之两面,非简单的二分之一,酒之利弊,亦非等量齐观。
酒,能激发多巴胺,催生灵感,亦能在必要时,如战争中的临时麻药,麻痹痛觉,让人勇往直前。华佗、张仲景等医学大家,以及道家学派,皆曾记录酒的药用价值,善用其效,此乃酒之唯一被肯定之处。然,弊大于利,这是对酒最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夏桀、商纣因酒亡国,三国两晋朝代更迭,酒之泛滥,难辞其咎,更酿成了“五胡乱华”的历史惨剧。
中西方历史长河中,酒的负面记载俯拾皆是。希腊神话中,天神饮酒后之丑态,亦被悄然掩盖,只为不让凡人知晓。近代宗教之戒律,对酒之禁忌,更是彰显其潜在之危害。再看李白,虽诗才横溢,却终因酒伤身,武功尽失,落得个凄凉下场;李清照之遭遇,更是不忍细述;梁山好汉,酒后意气用事,价值观扭曲,打家劫舍竟成“为民除害”。
吾亦曾沉醉于酒香之中,2008年至2009年间,那篇《太宗皇帝非昏君》的长篇巨著,便是在白酒与花生米的陪伴下,一字一句,呕心沥血而成。彼时,文字编辑软件尚无自动保存之功,酒醉后的沉睡,常使心血付诸东流。然,酒之麻醉,非仅止于文字之遗失,长期沉溺,身心皆受其累,此乃饮酒者之共鸣。
古往今来,成功人士、幸福家庭,无一不对酒有着严格的把控。西周明君姬发,滴酒不沾,即便庆功宴上,亦只是象征性举杯;唐太宗李世民,酒场众多,却自控力极强,未曾因酒误事;孔子早年好酒,后终能自制,终成儒家大成;狄仁杰,戒酒大使,颁布严令,女周时期,国泰民安;朱熹、王阳明、刘伯温等贤士,虽喜饮酒,却视为修行,非常人所能及。
吾之戒酒之缘,始于一次与民营医院院长的偶遇。此人,医术高超,对酒亦有独到见解。他言,从医三十载,见证太多因酒而生的痛苦,心灵之伤尚可治愈,身体之损,却往往不可逆。彼时,吾虽半信半疑,然心中已种下戒酒之种。
2020年,北京中医医院之行,内分泌科大夫之叮嘱,与那位院长之言不谋而合。大夫言,根据体质数据,吾不宜饮酒,能戒则戒。吾问其是否饮酒,大夫笑答,下午有酒场,与同学相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然,其医嘱之中,禁酒禁烟之条,赫然在目。
此外,熬夜与饮酒,皆为身心之敌,当避而远之。此刻,虽已凌晨三点,然为生计故,不得不继续笔耕。然,若无特殊情况,愿诸君能规律生活,珍惜睡眠之黄金时期。
至于“酒可持否”之问,吾之回答,不可持,不可传,不可教。于诸多民族习惯中,自己不饮酒,敬酒于人亦为非礼。此习性,深植于基因之中,源于社会原生态,承袭于历史文化,难以根除。吾辈当充分认识酒之两面,把控好身体与酒之关系,客观承认其存在。古今圣贤,皆以控酒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要,吾等虽为百姓,然于社会、于家庭,戒酒亦是百利而无一害之事。
酒,如人生,有醉有醒,有乐有悲。愿诸君在酒香与清醒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既不辜负美酒之醇香,亦不枉费人生之美好。谨记,晚安!于酒之世界中,愿你我皆能持一份清醒,享一份悠然。
……………………………以上为正文………………………
创作背景:
作者喝酒了,惭愧啊!作为戒酒持戒的宣传者,偶尔也很难控制自己。每次醒酒之后都会反思,当年的那首《醉酒令》反而是饮酒后所做,那次肯定是决心戒酒的壮阔一天。文章是数年几次随笔的沉积,而且融合成了古文体,那酒味才浓。嗨,又提酒了,诸君莫学我,酒肉穿肠过,佛祖未必容易留。为了生活幸福,都以此为戒,以此为戒!
作者简介:
杨坤,笔名东华君,河北永清人,文学爱好者,时写散文、微小说,偶作诗词,各有发表。近期作品:《蔬菜花》、《如何看待那份爱》、《平凡日子》、《时光印记:糖画机》、《钥匙自己会开门》、《伟大的爱没有期限》等被散文网转载;微小说《AI新娘》、《老油条》、《消防栓》、《毒娘》推出,其中《瀛海故事:大寒》在国务院客户端“大寒”节气故事中获奖,并被地方媒体推广。作品以京廊地区风土人情、暖心故事为主,积极宣传正能量,引导人们乐观生活,珍惜眼前美好。作者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爱好徒步爬山,骑车旅行,对传统文化有较深研究,原天涯论坛最早时评博主。
《酒可持否--一场跨越千年的醉与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