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魂千载莞香树

文/ 秦立河 时间:

  香魂千载莞香树

  秦立河

  在东莞居住的一年多时间里,感觉最神秘的就是莞香树了。这是我国唯一以地名命名的树种,这种树会产生一种非常珍贵的香料,就是我们所说的沉香。听说大岭山有一个“莞香非遗保护园”,在春节后一个工作日,循着导航的指示前去参观。

  “莞香非遗保护园”位于大岭山镇百花洞村。从居住的地方开车二十分钟便到。看到路边有一个汉白玉的牌坊式大门,大门前摆了一排开满鲜花的大花盆,行人和车辆可以从旁边过去。既没有门卫也没有任何阻拦设施,我便驱车直入。进门后是一座展馆式的建筑,门窗紧闭,大门处拉一横幅,原来这是“莞香文化博物馆”,看样子没有开放,既无灯光,也无人迹。我便驱车往里走。绕过博物馆,便是上坡的山路,路两边的每根电灯杆上,都挂着“莞香祖源”“沉香圣地”的牌子,让人想到某种神秘庄重的仪式。两边的山头不高,山坡也不甚陡峭,绿树葱茏,偶尔能够看到几朵或白或粉的花在枝头摇曳。爬过一段崎岖的山路,进到一个大门,里面有停车场,正对着停车场是一场巨大布满青苔的石头,上面镶嵌着:“莞香非遗保护园”几个金色大字。看到路的两边有些房屋设施,心想,这里大概就是保护园了。

  通向山里的不太宽的水泥路也是可以行车的,山路随着山势拐弯、延长,看不到尽头。便信步上山。进去不多远,左手边有一小广场,简易的大门上在黑色金字的“莞香祖源”的匾额。左手边是一个大舞台,右手边与舞台相对的是一座黑色基调的小轩,门楣上有“尚正堂”三字。查资料得知,目前的非遗保护园由广东尚正堂集团经营管理。大门敞开,便进去参观,里面有关于莞香的相关介绍,包括加工技艺、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从尚正堂出来,沿着山路前行,两边的山坳里和山坡上都是莞香树,树上都挂着标牌,上面有编号和二维码,树身上都有几处斧锯的刻痕,窄的有两个手指,宽的有十几厘米。并且一棵树上这种伤痕有好几处。

  莞香树是常绿乔木,树皮暗灰色,如同岁月沉淀的痕迹,那几乎平滑的皮上有细致的纹理,似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它的叶子薄如蝉翼,革质而光亮,呈卵形,大小不一,大者长卵形如优雅的舞裙,小者披针形似灵动的柳叶。它们互生在枝条上,两端尖尖,青绿色中透着生机与活力。春夏季开花,白色的花朵,芬芳扑鼻,如繁星点点点缀在枝叶间,似是在与清风低语,又像是在邀请人们共赏这一树美好。夏秋季结果,圆形、黑色的种子,如同神秘的宝石,隐藏着莞香树千年岁月的传奇

  莞香树生长在并不肥沃的山坡土壤中,它的根系深深扎在山坡的沙石里,如同它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幼苗生长较慢,十年后逐渐增快,二十至三十年生的植株,年平均高生长可达九十厘米,八十载方能成材。那逐渐向上生长的枝干,像是在不断地追求阳光与成长。

  莞香树的树干受伤后所渗出的油脂凝结成的木质结块,香气独特,珍贵无比。那历经岁月沉淀而成的莞香,在焚香之时,香气袅袅升起,能够舒缓人们的心情,净化周围的空气。它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性辛,微温,无毒,具有行气镇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等功效,对于治疗腹胀、胃寒、肾虚、气喘等病症有明显疗效。

  我沿着林间小路漫步,置身这神秘的莞香林中,指尖触到伤痕累累的树干,竟摸到了时光的纹路。史载东汉永和年间,南越王赵佗的使臣将第一株白木香幼苗栽种于此,从此岭南沃土孕育出独特的香脉。唐朝时传入广东,宋朝普遍种植,主要集中于东莞地区,所以莞香树出产的香料又名莞香。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里记载:“莞香生南海诸山,其木如椿,岁久则根干皆能自为香。”此刻脚底松软的腐殖土里,或许还沉睡着当年贡品香料的碎屑。这里原属唐代四大皇家香林之一,是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皇家香园遗址。明清鼎盛时期,这片山林每年向朝廷进献三百六十斤”鹤顶香”,紫禁城的鎏金香炉里,飘散的正是这岭南草木的魂魄。目前。园内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古法采香、制香传统技艺。

  树影婆娑间,瞥见几处暗红的伤疤。据说这是”开香门”的印记,莞香树需历经至少三次开香门才能孕育出优质香脂,恰似《百年孤独》中马孔多人的命运轮回,每个伤口都是新的起点。最上乘的”女儿香”,竟是待字闺中的少女素手采撷,以罗帕包裹深藏妆奁,待出阁时作压箱之宝。难怪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感叹:“一片氤氲非画境,女儿香透玉肌肤。”那些深褐色的结晶体,原是古树以伤痛酿就的芬芳。

  太阳从薄薄的云间露出了笑脸,林间那层如面纱似青白色的雾气渐渐散去。树林间顿时清爽许多。倚着树身小憩,忽觉有细碎声响。原是岭南特有的沉香天牛,正用触角轻叩着树皮。这种与莞香树共生的甲虫,专择有香结的树木产卵,幼虫蛀食形成独特香纹。生物学家说,每克莞香含有147种有机分子,其中60余种难以人工合成。这让我想起《本草纲目》记载,李时珍曾用莞香配伍治疗明世宗的喘疾,太医院秘制的”七香丸”里,沉香始终是君药。

  沿着为采香人修建的石板小径在林间穿行,细如手腕,粗如大的碗口,都是层层的伤痕。抬头看伸展在树枝上的青翠的叶子,似乎并没有因为这些伤痕而萎靡。莞香树在受到电闪雷劈、强风吹折断、或者兽虫啃咬、人为砍伐等形式的创伤后,自身会分泌树脂修补受伤部位。树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年累月最终形成沉香。

  下午,又去参观了位于寮步镇香市的“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这座看上去宛如一个做工精美、玲珑剔透的香盒的建筑,外观全部用“莞香”二字装饰,别具匠心。在这里,更详细地了解了莞香树的种植、结香的过程、香料的采集与加工、香具的使用及沉香实物、各类香用品等。更看到了“莞香”巨无霸,树干直径超120厘米、树龄超过百年的莞香树标本,和用一棵近百年的莞香木雕刻的孔子站像,寓意“书香”,象征着中华文化香火不断。

  据介绍,莞香树在东莞的大岭山、寮步等近二十个乡镇都有规模化的种植,种植面积走过一万亩,植树超过110万株。东莞市林业局将莞香纳入《主要乡土树种推荐名录》,鼓励镇街扩大种植。推动莞香产业与文旅、医药、养生等融合,形成全链条产业集群。

  深夜执笔时,案头沉香篆烟袅袅。脑海中再次浮现那片莞香树林,这看似朴拙的树木的上的道道伤痕,正如我们带着生活刻痕的灵魂,在时光的窖藏中酝酿着属于自己的芬芳。莞香教会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规避伤痛,而在于将每一次创伤转化为沉淀美好的契机。所有经过岁月深酿的苦痛,终将成为灵魂的沉香。

  作者简介:秦立河,男,河南睢县人,毕业于商丘师专中文系,工作在濮阳,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已退休。连续两年获得《河南思客》优秀作者。中原油田作协会员。

《香魂千载莞香树》

  香魂千载莞香树  秦立河  在东莞居住的一年多时间里,感觉最神秘的就是莞香树了。这是我国唯一以地名命名的树种,这种树会产生一种非常珍贵的香料,就是我们所说的沉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