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如少年

文/ 欣然 时间:

  三月如少年(欣然)

  乙巳年的阳春三月,还有一个星期,就接近尾声了。

  三月,真是多姿多彩的月份。惊蛰的雷声,唤醒了万物,一切显得生机盎然,美丽而丰富。

  遥想诗歌繁盛的唐朝。李白在京城时,写过“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可见初春的柳絮飞花之美;他送别朋友时,吟诵“烟花三月下扬州”,用“烟花”比喻繁花似锦的春色之美,这诗句穿越千年,成了祖国各地旅行社,向诗意江南导航出发的“广告语”,时尚而有魅力。

  与“三月”有关的诗词还有:杜甫的诗“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始于“安史之乱”,所以他笔下的“三月”,不是人们所指的阳春三月,而是形容度日如年的漫长时间。

  三月像什么呢?光是“诗情画意”来概括,似乎太笼统了些。

  唯有宋朝诗人徐月卿笔下的诗句“三月春如少年时,了知造化最儿嬉”。他将三月春天比作人生的少年时期,形容春天的美好与少年的朝气蓬勃、纯真自然相似。三月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正如少年充满活力与希望。

  “儿嬉”比喻自然界的运行如同儿童的游戏,自然纯真,自由浪漫,没有人为的拘束和目的性。

  整句诗表达了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像儿童一样保持纯真,顺应自然,享受生活的美好。

  我偶尔经过一所小学或中学,见到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的情景,就会联想到唐代诗人韩偓(wò)写的“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是啊,三月如少年,自信而阳光。

  有时我去公园走走,看到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们“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欢乐情形,顿时感悟:春天的风,是大自然的主旋律;春天的人们,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热爱生活的。

  欣然,原名何敏玲。阳春三月里,满眼皆是美好,所以有感而发。

《三月如少年》

  三月如少年(欣然)  乙巳年的阳春三月,还有一个星期,就接近尾声了。  三月,真是多姿多彩的月份。惊蛰的雷声,唤醒了万物,一切显得生机盎然,美丽而丰富。  遥想诗歌繁盛的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