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追忆黄征辉老师

文/ 郭黎春 时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追忆黄征辉老师

  郭黎春

  2024年2月29日

  2月14日,正月初五,春光明媚,一声惊雷响彻龙岩市散文学会交流群:学会会长、尊敬的黄征辉老师驾鹤西去。这个消息,惊呆了文友。顿时,群声四起,哀痛连连。

  “年前去家里看望他,精神还是不错的,怎么会这样?”

  “前几天我还微信问候黄老师,互祝新春快乐,就几天时间,竟然突然离去?”

  “昨天我们还用微信联系,说要保重身体。”……

  所有的言语,都在质疑这个噩耗。多希望,消息是假的,或者是我们听错了;多希望,征辉老师只是累了,稍作休整,他又会在群里赞文友、评文字,扶新人。可事实不遂众人愿。这位走月亮的师者,是真的离我们远去了。

  翻看微信记录,与征辉老师相识,刚好两年。时间不长情义长。虽然我只见过他三回,更多的是微信交流。

  经詹老师推荐,2022年2月16日,我独自一人前往散文学会参加黄征辉老师散文集《长烟一空》签字赠书活动,得以初识黄会长。那天,我是忐忑赴约的。记得临行时,还在去与不去间犹豫:会长长啥样?学究气重吗?好不好相处?会笑话我这小白吗?......未曾谋面,一切未知。当我走进学会,雅室内已有三男四女围桌泡茶,却无一认识。心里顿时紧张起来。

  “我是詹老师介绍的……”话音未落,但见一位长者起身,向我招手,示意我找位子坐下。猜想,他应该就是黄老师了:“这是我这两年的美篇书,请老师指导”。接过书本,他认真翻看,尔后笑盈盈竖起大拇指,频频点头,直赞书本做得精美,汇编文字习惯好!众人传看着,询问印刷处与价格。我一一回答,略带拘谨。

  喝了几口茶,征辉老师作个“请”的手势。我随他移步到

  一旁的桌案。见他提笔在《长烟一空》一书写下谦语“**文友正之”,签名后双手一一递呈给在座众人。然后示意我也在美篇书签名。我虽照办却是诚惶诚恐。全程交流,黄老师未曾开言,只比手势,或用手机打字。这时,我才理解詹老师所说“他讲话有问题,只能笔谈”是何意思。原来去年一场疾病夺走了他开口讲话的权利。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同样交流顺畅。临走时,黄老师主动加了我微信。亲和友善的样子,毫无闽西散文大家的架子。原本的忐忑,随即放松。

  再见黄老师是2023年6月17日。那日,他邀请新会员叙谈、赠《闽西散文选》一书。我也带去2022年的汇编集《拾光剪影》,向他汇报过去一年的写作情况。看后,他称赞文字不错,一年一本的方式挺好,坚持下去,收获多多。征辉老师的鼓励,似春风拂面般温暖,担心被人笑话的顾虑彻底消除。

  为了让新会员沉浸式体验学会活动方式,做好传帮带,黄老师亲力亲为,精心策划组织了端午节杨家坊采风活动。没有硬任务,行程依然丰富,丝毫无敷衍之意。

  若说杨家坊采风,我在轻松愉悦中感受到征辉老师作为会长的良苦用心,那么,他中肯热情提携文友之举,则彰显其师者爱心,令我感动。

  记得,我尝试将采风文章《杨家坊赏莲》发与征辉老师指导。没想到回复迅速,还一针见血指出不足,提出中肯建议。他既肯定作为新会员首次参加采风采用记叙方式表达的可行性,又指出这种写法的缺陷,建议按独立的散文作品修改,隐去活动的缘起、过程等赘述,抓住一两个重点(如文中荷花的细腻描绘)突出主旨。在他督促指导下,我一改拖沓性子。认真修改后重新发与他。这次,不到十分钟即回复:“不错,笔墨集中于莲上,说明你领会了我之建议的用意……你发至采风群和散文群中,大胆与大家分享交流。今后,若有感觉不错的文章,可发与我代投相关媒体”。

  在黄老师的不断鼓励下,我找到了写作的信心,文字也不再私存,满足于自娱自乐,而是大胆投稿公众号、网络和报纸,

  把美好进一步分享。当《校园沙茶面》一文年前刊于《福州晚报》,我开心不已,他又鼓励我在群里呼应分享。

  温和而理性,智慧而深刻,征辉会长以师者之风,乐当人梯,以细腻举措,助我成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感不独我有,众人皆共情。金杯银杯,不如文友口碑。

  群里情真意切追忆征辉老师的悼文不断,足见其人格魅力。

  曾以为山高水长,承师教诲来日方长,谁承想,邀我得空到学会喝茶之约尚未履,而今楼尤在,师已去。唯有化悲痛为热情,坚持写作,以告慰师恩。

  也许,征辉老师挑选春光明媚的日子化作浩瀚长空一缕轻烟,是为换个世界赏花赏月赏秋香,续写走月亮的故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追忆黄征辉老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追忆黄征辉老师  郭黎春  2024年2月29日  2月14日,正月初五,春光明媚,一声惊雷响彻龙岩市散文学会交流群:学会会长、尊敬的黄征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