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爱说“我不知道”

文/ 龚开哲 时间:

  丁肇中爱说“我不知道”

  龚开哲

  著名主持人杨澜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快结束的时候,杨澜说今天我跟您的采访当中,我听到的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说“对”。

  “隔行如隔山”,遇到不熟悉的领域,坚决说不知道。丁肇中,作为一个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在一个青年座谈会上,面对一些提问也直言“不知道”,不仅丝毫没有让青年学生感到失望,反而赢得热烈掌声,获得广泛赞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即便名满天下、荣誉加身依然能够直面自己的“认识局限性”,并且坦承这种“局限性”,恰恰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种严谨负责的科学精神。

  近来,网络上关于“乱书”的文字与小视频铺天盖地。相信几乎每一位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都刷到过此类的文字和视频。

  不少网络写手,写了一篇又一篇的文字,来分析“乱书”的高级之处,甚至将“乱书”作为书法时代精神的体现,讲得热火朝天煞有其事,这类文章铺天盖地,发的多了三人成虎,是非莫辨,你如果想要去质疑,去否定,别人反而会质疑你有没有这样的资格,不尊重事实。

  赞美乱书的,基本上可以说是被网络带偏的外行,偏偏很多外行对此深信不疑,他们感兴趣的其实并不是认为乱书是好还是不好,因为他们也看不懂,他们只是猎奇爱好八卦,喜欢跟风网络热点起哄乱带节奏,以表示自己有些见识,有点思想。艺术究竟要落到艺术本身,网上码字的写手,不能瞎起哄,以讹传讹,那样会害人不浅。

  不少人在网络上看到过两位当代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对“乱书”进行了激情高昂地赞美,力挺“乱书”,夸赞这是在传统中突破,在守正中创新,敢于摆脱传统法则的束缚,笔线墨象,老辣苍润,乱而有法,是体现这个时代蓬勃发展的社会文化气象,书者以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澎湃的时代精神施抗鼎之力,挥如椽巨笔为当代书法的鼎新和创新做出了接触贡献。这种狂草巨构,书疾如雷电,银蛇狂舞,又仿佛一种乐声,缠绕在问道的弘博气象之中,管着借此巨书进入纵笔鸣响,乱书撞钟的当下迁想,完成散怀抱抗古今的超越,实现心灵上的真正自由……这么夸赞,不可谓不高啊!所产生的震撼力也犹如惊雷划过天空。

  美术家,面对书法艺术,为什么不能向丁肇中教授学一学,不懂的不知道的就不能说说“我不懂”“我不知道”“我不评价”……说得那么武断,说得那么高。有没有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有一天,不懂美术的书法名人对某个人的美术作品进行如此这般极力吹捧,你们该如何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个学者应固守的底线或本质属性。

  书法是汉字艺术化的呈现,离开汉字就不是书法,乱书打破了千年书法有史以来汉字不能重叠交错的铁律,层层叠叠线条缠绕,最后呈现的结果是不可辨识的墨象。书法艺术,传承几千年,尤其固有的一些本质性属性,书法艺术的“守正”就是守住这些本质属性,就向我们之所以为人,人就有其本质属性,如果不具备了人的本质属性,那就不能叫人,只能叫其他动物名称。如果说“乱书”是一种表演的行为艺术,这个本质性属性的转变应该衍生出了非书法艺术的新品种“行为艺术”的一种。

  面对“乱书”,我们普通书法爱好者看不懂应该是正常的。一辈子钻研书法艺术的全国著名书法家卢先生也发出感慨:记得王先生过去的草书写的不错,现在写的这个样子我也看不懂。前不久,我曾经和一位同道聊起现在网络上对于当前一些书法上的所谓创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争论很大。我并不想评论,倒是觉得可否宽容一点看待,姑且不要把它当成传统意义上的纯书法创作。因为他们虽然借助汉字作为载体,而写出来的却不是以汉字呈现的、不可识辨的作品,姑且把它做成一种当代艺术的形式探索也无妨。我们写好我们所坚持的,他们爱怎样写就怎样写。卢先生这么说是多么朴实客观,其中也透露着一种无奈。

  丁肇中先生爱说“我不知道”跟“实事求是”的精神多么契合!不懂书法的美术家干嘛要那么斩钉截铁地将一个跟书法艺术本质属性相距甚远的东东,冠于“书法的顶峰”来鼎力礼赞呢,您真懂书法艺术吗?真懂书法你敢这么说吗?要是不懂书法你这么“礼赞”又是为啥呀?

  实事求是,这个原则是经过历史的检验,也应该是大家普遍认同的,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就是不懂,这是“道”的问题。大道至简,道是根本,有如皮毛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文艺是服务于大众的,离开了大众这个基础来谈书法就等于鱼儿离开了水。这些道理并不复杂,不用多说大家皆明白。

  “乱书”之乱,连一辈子研究书法艺术的著名书法家都不认识,感慨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应该是其他东西。“乱书”这种层层叠叠完全丧失了识读性,乱了传承之根本,也乱了广大民众的审美。“乱书”不仅导歪了方向,也绝不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我们要向丁肇中先生学习,大胆地对自己不知道的说“我不知道”。

《丁肇中爱说“我不知道”》

  丁肇中爱说“我不知道”  龚开哲  著名主持人杨澜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快结束的时候,杨澜说今天我跟您的采访当中,我听到的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