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北上扬州之古大明寺
烟花三月,北上扬州之古大明寺
阳春四月,烟雨柳色青。清风百花艳。正当琼花盛开的时节。追梦千年前的隋炀帝南下扬州观赏琼花的传说,我们同学一行北上扬州,寻访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城市。
天空像魔术师一样的变换着,应是春暖融融的季节,却刮起了飕飕的西北风,天空黑压压的乌云满天。空中或有一星一星雨丝凉凉的飘落。该不会有狂风暴雨吧?我在想。传说当年隋炀帝千里迢迢来扬州赏琼,龙船未到,一阵冰雹却将琼花摧毁了。隋炀帝扫兴而归。然而随着汽车的北行,天空慢慢的染成了青色,风也渐渐的小了,车到扬州,空中竟透出金色阳光,感觉心中瞬间暖暖。扬州,用灿烂的笑容来欢迎我们的到来。
大明寺是我们游览的第一站,九层的栖灵塔高高的矗立在我们的前方,“天下第五泉”五个红色的大字镌刻在石壁。我不禁感慨,扬州之泉甘为天下第五,在处处号称天下第一的当今,这未免太低调了。再看另侧也有五字:淮东第一观。虽称第一,却限于淮东。更感到淮扬人的谦虚。
大明寺的大雄宝殿高大雄伟,题匾“大雄宝殿”四字古朴庄重。殿前烟火缭绕,香客如云。我怀着敬畏的心情,进入殿内,一一拜谒诸神。
来到在鉴真纪念堂,一组来自异域的年青旅游团正在听导游用英语讲述的鉴真大师东渡的故事。鉴真大师东渡日本是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典范。也可成为我们新时代一带一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种借鉴。愿旅行团的俊男靓女回去后,个个成为像鉴真大师那样——中外文化技术交流的使者,将华夏文明传播五大洲。
我凝视着大师的像,心里想着鉴真大师当日之艰辛---在历经5次历尽千难万苦的航行失败后,终在第6次东渡日本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师是我们做事的榜样,像鉴真大师一样,只要肯坚持,世上无难事。
栖灵塔前宽旷的广场上,一队队的游人围着手拿五色彩旗的导游,聆听着对栖灵塔的介绍。“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犹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导游口中唐代的诗人杜甫的诗第一次听见,却是这样朗朗上口。高高的栖灵塔还是像千年前的那样高耸入云,祥和清朗,然则塔下广场上如潮的人流,喧哗的声音,已经将塔寺应有的宁静庄严的气氛消失贻尽。
沿着后湖的甬道向西,一坡碧翠树荫,一湖波光粼粼,前面大片被染成白色的高大树木,一树树白花绽放正艳,远远望去像一群群白鸽栖息在树上小憩,走近一看,那一大朵一大朵纯洁的花朵就是传说中曾经让隋炀帝千里赴扬州观赏琼花。扬州的琼花又称聚八仙,圆圆花蕊的外边开着八朵白色的小花,像卫星一样环绕着花蕊,一朵朵,一片片,典雅、高贵。古人赞曰:“俪靓容于茉莉,笑玫瑰于尘凡,唯水仙可并其幽闲,而江梅似同其清淑。”然这琼花只在烟花三月的淮扬之地开放。传说这琼花曾有人将其移栽之北京、临安,树则枯萎。花则香销玉殒。不得已又迁回扬州,则又枯木逢春、长出新技,琼花重放。更绝的是传说隋炀帝千里赴扬州观赏琼花都不得待见。可见这琼花其性之灵,其情至真、其志之坚。今天我们却在千年过后的阳春三月有幸看见到了这帝皇欲见而不得见的高贵珍稀的琼花,真谓幸运连连,暖意甜甜。
在湖边的一隅,是清代著名画家石涛的墓地,边上还有石涛的纪念石像。就像画家的山水画一样宁静的是墓地的清幽。来拜谒的除了我们同学,再也没有其他的游客到来,愿这份宁清净也应该是石涛和尚的山水画一样,悠长久远。
《烟花三月,北上扬州之古大明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