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聚母校

文/ 欣然 时间:

  欢聚母校(欣然)

  清明节的翌日。我们高中毕业五十周年的同学们,从不同的地方赶来,欢聚于衡东县的恒瑞国际酒店,仿佛是一群候鸟归回温暖的栖息地。

  我们带着各自的疲惫和故事,来到熟悉又亲切的氛围里,彼此间的问候、拥抱,笑声、泪花,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镌刻在每个同学的心中,万千感慨,喜怒哀乐都是歌。

  当天下午,我们回到久违的母校衡东一中,寻找属于我们的记忆:读高一时,我们班同学为新建的教学楼全程安装的电灯;我们全级师生一铲一凿,挖掘的五十米游泳池;我们在红、黄交错的土坡上栽种的树木;我们在寸草不生的山谷开垦的萝卜种植园……

  最让我们惊喜的是,相隔了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居然还能在母校见到当年教我们数学的张老师,和教我们体育的罗老师。他们都是九旬左右的耄耋(màodié)长者了,却还精神矍铄,讲话时中气十足,毫无暮年老态。师生相认,何其的三生有幸!

  于是,我想起“青山在,人未老”的歌词,想起“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苏轼词句,想起自己写的小说“有学生在,老师就不会老”的结尾点题。

  在“感恩母校,珍藏记忆”的报告厅里,我走上讲台发言之前,把一本长达20万字的小说《师路花雨》,郑重的交给衡东一中的尹书记,然后表达了我们这一代高中生五十年后再聚首,带着感恩的心,向老师们致以最深的敬意。

  “我感恩当年的老师们,不仅有勤勉敬业的园丁风范,还有诲人不倦的教育情怀,使我们学有所用;我感谢当年的老师们,培养了我们纯正的思想,良好的学风,务实的精神。使我们受益终生。”

  师生晚宴结束。同学们青春焕发,在酒店五楼的宴会厅舞台,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当年那些能歌善舞的同学,现在风采依旧;当年性格内敛羞于登台的男生,如今一展歌喉,唱得字正腔圆;当年很少上台表演的女生,今晚载歌载舞,笑靥如花,充满了青春活力。

  记得“央视名嘴”白岩松讲过这么一句话“同学聚会是一种信仰”。的确如此:五十年前,我们因为年龄相近而成为同学;五十年后,我们因为感恩母校而找到了欢聚的理由。

  (选自《三“衡”纪行之二:欢聚衡东》)

  欣然,原名何敏玲。年轻时读过《青春万岁》,如今很庆幸,我们也有过属于自己的青春。

《欢聚母校》

  欢聚母校(欣然)  清明节的翌日。我们高中毕业五十周年的同学们,从不同的地方赶来,欢聚于衡东县的恒瑞国际酒店,仿佛是一群候鸟归回温暖的栖息地。  我们带着各自的疲惫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