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东村
五月的天,阳光斜斜地穿过梨树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三十余人扛着相机,踏着尘土而来,打破了这村庄惯常的寂静。他们的脸上带着城里人特有的那种兴奋,仿佛这村庄是一本刚被他们发现的新书。
村委会的人迎了出来,笑容堆在脸上,比那梨花开得还要灿烂。他们握手,交谈,说些"文化传承""产业振兴"之类的话。这些话从他们嘴里吐出来,像是一串串熟透了的葡萄,饱满而光亮,却不知里面含着多少水分。
采风团跟着园长排着队去看那花果林。梨树排列得整整齐齐,像是被检阅的士兵。一个个戴草帽的农家妇人或蹲或立,为青梨穿上灰色的外衣,边干活边议论今年结了多少果,到时能卖多少价钱,怕是比谁都清楚。然而没有人问他们,摄影人只对着梨树咔嚓咔嚓地按快门,将她们套袋的动作固化。
高跷队来了,鼓舞队来了,扇子队也来了。他们穿着鲜艳的服装,踩着鼓点,在广场上扭动。围观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老人,有孩子,也有几个闲散的青壮年。他们看表演,也看那些看表演的人。表演者的脸上涂着油彩,看不出表情,但他们的动作机械而熟练,显然已经表演过无数次了。
摄影的人们忙不迭地捕捉这些"乡土气息",他们蹲下,站起,甚至趴在地上,拍完照,有人问李秀真是谁,有什么事迹。村委会的人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而那些听众的眼神却渐渐飘向了别处。
太阳西斜的时候,采风团满载而归。他们的相机里存满了照片,手机里录满了视频。村民挥手送别,脸上的笑容不减半分。
村庄又恢复了平静。老农依旧蹲在地头抽烟,高跷队的成员换下服装,变回了普通的孩童。
晚上,那些照片和视频就会出现在网络上,配着精心编写的文字。人们会点赞,会转发,会评论说"美丽乡村""想去看看"。而董东村,还是那个美丽乡村的董东村。
简介:丁共波,笔名:卓越金生,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滑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有多首诗歌在中国诗歌、中国乡村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获得了读者好评。相信只要努力,总能和晨星拥日而出。
上一篇:老兄老弟
下一篇:愿你做一个“放汤不羁”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