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情深.

文/ 清漓 时间:

  手足情深

  作者:清漓

  苏轼:写诗,闯祸,吃喝。

  苏辙:写诗,升官,捞哥。

  苏洵:互相扶持,听懂了吗?

  苏辙:记住了。

  苏轼:弟弟他记住了

  苏辙:皇上,臣宁死不从,

  皇上:别呀,辙辙,要不朕贬一下你哥。

  苏辙:且慢,臣也不是不可以

  苏轼:弟,记得捞我

  苏辙:哥,记得别作

  苏轼:弟,我现在活的很好很开心,前天还和张怀民夜游了

  苏辙:哥,你闭嘴吧,你在人家门口和个大喇叭似的吵吵没点数吗

  苏轼:弟,我和你说,我又想写点东西了

  苏辙:哥,听我的,别写,你再写我就要上龙床了

  看到这段,你是不是要笑醒了。唐宋八大家,他们占了三,不过还好,苏洵和苏辙至少没留下诗词让背诵,这至少减少初高中生的负担吧。苏轼留下的诗词太多了,还要背诵。其实苏轼22到40多岁乌台诗案一直官位高于苏辙,乌台诗案苏辙当时也只是一个判官,两人一起被贬,后面太皇太后依旧重视苏轼,是苏轼自己放弃朝堂尔虞我诈,后太后改重用苏辙补偿。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相传苏辙是个美男子,苏辙能官至副宰,更与品德修行分不开,苏辙有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每天临睡前必定把当天作为写下来,反思自己做为,勤勉修德!

  苏辙十七岁娶了同里史瞿之女,史氏年仅十五岁。少年夫妻,恩爱和睦,情谊深重。两年后苏辙进士及第,开启了他漫长的政治生涯,做官期间,夫妻俩男主外,女主内,好不令人羡慕。相扶相守了半辈子。他们的一生,他们的爱情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词藻来修饰,陪伴和忠贞就是夫妻情深最美好的表现。无妾室,无背叛,相孺白首不分离的爱情,平淡且温馨。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生活,少年夫妻,一步一步走来,他从进士到丞相,她打理内宅育女,他有好几个闺女,为了嫁妆欠好多钱,他哥说子由有五女,负债如山积。这种普通而又温馨的日子。又何须多少甜言蜜语的诗词来称赞。

  苏轼一生是幸运的,抛去他的才华,一生有提携的恩师,有许多的好友,有亲密的知己,更有爱他胜过爱自己的弟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不是写爱情,这是苏轼怀念弟弟苏辙子由的词!。苏轼思念弟弟的诗词又多又高质量,“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世未了因”,狱中绝笔也想到这个弟弟,真的是情深!他们两兄弟真的诠释了血浓于水,手足情深。

  苏轼的天真乐观,都是苏辙守护出来的,正是苏辙的内向收敛,隐忍坚韧才成就了苏轼穿越时空的锋芒和伟才。历史上有许多手足相残的例子,但苏轼与苏辙同样才高八斗,同样曾身居高位,却始终相持相依。

  苏轼逝世后,苏辙更是遭受了朝政的变迁,蔡京把持朝政,其严酷和荒唐都是苏轼从未经历过的。作为"元祐党人",苏辙受到了严厉的打击,为了躲避政治高压,退隐家中,深居简出。

  其间,苏轼的儿子苏过、苏迈等生活艰难,虽然自己遭遇贬官减薪,苏辙仍毫不犹豫地倾力相助,兄弟两两房近百余口家眷聚在一处,得以度过难关。在宋人笔记中,有详细的记载:

  坡病殁于晋陵,伯达、叔仲归许昌。生事萧然。公笃爱天伦。曩岁别业在浚都,鬻之九千数百钱,悉以助焉。嘱以轻用,时公方降三官,谪籍夺俸。东坡殁后,二苏两房大小近百余口聚居。

  政和二年,74岁的苏辙已是油尽灯枯,他没有别的遗嘱,只想葬在苏轼的墓旁,这样就能一直陪着哥哥,同年十月三日,苏辙躺在病床轻轻吟诵苏轼的诗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一遍又一遍的吟诵,直至再也没有声息。

  作者:清漓,安徽省散文协会会员,作协理事。作品见于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出版散文集《岁月长歌》受到众多读者的一致好评。

《手足情深.》

  手足情深  作者:清漓  苏轼:写诗,闯祸,吃喝。  苏辙:写诗,升官,捞哥。  苏洵:互相扶持,听懂了吗?  苏辙:记住了。  苏轼:弟弟他记住了  苏辙:皇上,臣宁死不从,  皇上: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