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韵唐声”唱乡愁
“汉韵唐声”唱乡愁
郭黎春
2025年7月5日
2025年6月28日晚,由龙岩方言谚语传习厅承办的龙岩本土文化专场晚会——“汉韵唐声”在龙岩非遗舞台拉开帷幕。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孩子们用稚嫩且略显生硬的童声说唱着龙岩方言经典童谣《月公公》《龙岩娃》《十二月歌》《十二月生肖歌》;幼儿版采茶灯采用打击乐器全新演绎国家级瑰宝;少男少女们的诗歌带领观众神游瑰丽的龙岩古八景;本土歌手饱含深情用乡音演唱《外婆》《我爱你龙岩》等龙岩方言歌曲,倾诉着对家乡的热爱、对亲情的牵绊;即兴套词的山歌对唱让人领略了本土文化的风趣写实;而《茗心琴韵·礼乐家风》《书香芳华》等表演则向观众展示了龙岩古文化的独特韵味;方言谚语、方言谜语的互动更是让龙岩人深切感受到母语的独特魅力。龙岩本土文化自信被激发:我骄傲我是龙岩人,我自豪我会说龙岩话!
在一个个带着泥土芬芳、烟火气息的节目中,千年诗魂的温度悄悄释放。沉睡的唐韵在乡音里醒来,古老的平仄在熟悉的腔调中焕发新生,乡亲们在母语的亲切包裹里打开历史记忆、风俗人情、伦理观念与生命智慧之门,安抚灵魂深处无法割舍的“乡愁”。
“这场《汉韵唐声》龙岩方言文化专场演出太精彩了!”“我看过无数场文艺表演,但象今晚整场全是龙岩本土传统文化节目的还是头一回。它让我亲切触摸到了乡音乡愁的模样!”……
当《汉韵唐声》龙岩方言文化专场文艺演出取得圆满成功,当赞赏、肯定的话语从观众、演职人员、专家学者,从自媒体人,从参与单位口中说出时,作为这场演出的总策划人、市级非遗龙岩方言谚语市级传承人王笑芳老师几度哽咽:“两个多月的辛苦付出,值了!”
回想起当初热血澎湃,头脑发热时做出的决定,王老师惊出几分后怕:一场演出,从节目的甄选、排练到彩排、表演,从场地协调到档期安排、背景设计,从串词到节目单印制、邀请嘉宾,从音响控制到节目衔接,哪项不费时费力劳心劳神?
如果化繁为简,也是能拼凑出一台晚会的。此时仅需解决“有没有”,无需劳神“好不好”。只是,“了胜无”不是你的风格,“要做就要做好”方是你的本色。所以,在决定举办这场晚会时,辛劳已经缠上你了,不分日夜,形影相随!
办一场高质量的晚会,于专业人士而言已非易事,何况是你这位门外汉退休老师。但是你做到了!
我可以说你无知无畏吗?你说,我就是单纯地想把我们龙岩方言文化通过舞台展示让更多的人知道它热爱它。你以为选排好节目就大功告成了,等头栽进去了,才知这是万里长征迈出的一小步,无法预见的困难随时会出现在你面前。你克服了资金严重短缺的难题,汇聚了一群同道人,好不容易逐一甄选确定了节目与演员,却又遭遇个别节目需重新寻找合适的演唱者之困;你请大家核对节目单信息得到无误回复正准备交付印制时,却又发现演出单位、节目表述存在口径不一、甚至错误的情况,不得已又逐一点对点核实纠正……
我可以说你无私大爱吗?事实胜于雄辩!经费不足,你以龙岩方言文化传承的大格局说服每一个节目人不计报酬倾力参演;你利用师者身份召集学生积极加入你的组织团队;为了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你在互动环节赠送了自己及翁卫老师编著的《龙岩方言谚语》《龙岩方言谜语》书籍;你还说,只要有利于宣传龙岩本土文化,谁来你都欢迎……
你的大爱感动了无数人!“政府搭台、民间唱戏”。教育、文联、妇联、属地党委政府等单位高度重视,市区融媒体、自媒体、摄影协会给力支持,《瓦系龙岩人》《瓦系龙岩娃》等脍炙人口的龙岩方言歌曲创作者卢伟耀老师亲临晚会;80多岁高龄的国家级非遗龙岩采茶灯省级传承人黄淑霞老师从厦门赶回岩指导彩排,龙岩文化研究会江和基会长亲自联系男歌手演唱龙岩方言歌曲《我爱你龙岩》(由原区文体旅游局局长黄添平与区司法局退休干部陈明舟原创);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林丹霓亲自主持晚会,首届龙岩唱将台冠军邱佳佳倾情演唱龙岩方言歌曲《外婆》,市级非遗龙岩剪纸市级传承人林红英以及龙岩方言谚语、龙岩方言谜语的传承团队队员们热忱投入活动组织工作中……
难怪演出结束时有人说你“王笑芳,你真是胆大包天!”时,你却自豪地回答:“那是因为有众多热爱龙岩本土文化人士为我撑腰!”
乡音呢喃,润泽乡愁。那些唯有同乡人能懂的俏皮俚语,早已具象为外婆粗粗的暖暖的手、出门靠朋友天下任我行的豪放以及远行游子行囊里最沉的乡愁。借一句谚语,诠释生活哲理;借一首童谣,写社会百态;借一歌曲,抒爱家国情怀;借一腔热情,弘一方文化;借一份坚持,传一脉精神!《汉韵唐声》龙岩方言文化专场文艺晚会的成功举办,应证了“得道多助”的古话;社会各届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支持生动诠释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这场守护精神家园的深情呼唤,定能唤起大家对龙岩本土文化的珍视与热爱,汇聚起更大更强的传承力量!
《“汉韵唐声”唱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