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有“礼”
大理有“礼”
又到大理。
26年前,和老伴一同来过云南大理。那是结婚后老伴第一次到省外旅游。那时工作忙,孩子小,难得出门。记得,结婚时我们只在省内厦门、福州逛了几天,算是结婚大礼的一项内容,之后,她便极少出门,更不可能跨省旅游。
前些时,女儿提出送我们“特殊礼物”--举家出门旅游。于是,想到了七彩云南,想到了美丽大理。
那天,我翻开相册,寻找当年我们大理行的足迹。在众多相片中,我找到了四张在大理古城南门和三塔留影的照片,有合影,有单人照。那时的我们年轻、青涩。我裤腰带还别着BP机,那是时代的产物。老伴则穿着蓝色短袖上衣、运动短裤和白色运动鞋,右手衩着腰,脸上洋溢笑容,充满活力。
女儿仔细端详着,看后哈哈大笑,连说:“太可爱,太珍贵”。还开玩笑说,“找找那些衣服和BP机是否还在?到时带上,在原地再拍一张”。我对旧物有感情,比如昔日使用过的手机、照相机等都有保存,所以,打开“百宝箱”,很快就找到了BP机。老伴翻箱倒柜,也找到了我浅灰色上衣和她蓝色短袖,打开一看,都有不少小洞,穿是不能穿了,况且也不合身。
来到云南,第一站就选择大理。从昆明乘动车到大理,我们便迫不及待想到原来照相的地方。时光飞逝,城楼还是那个城楼。呈现在眼前的是干净、整洁的环境,湛蓝的天空下,不少穿着白族服装的姑娘,正争相拍照。女儿拿着当年照片,找到位置,选好角度,摆好机位,指挥调度,“妈,你还是站右边,右手像过去那样衩腰,笑一个。”咔嚓,留下此次大理行印记。女儿高兴地和我们在城楼前合影,还把前后对比照片放上了朋友圈。
都说旅游玩的是心情。我们深度逛了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的大理古城。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曾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这里风景秀丽,历史遗迹丰富,文化积淀深厚。我们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个坐落在苍山脚下、洱海之畔,有着独特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这里是体验“风花雪月”意境的理想之地。到大理,洱海不能不去。上次来时,由于时间匆促,洱海等景点都没去。此次正好弥补过往遗憾。
洱海不是海,是云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个风光秀丽的高原淡水湖。它因其形状似人耳而得名,是许多人心中逃离喧嚣、寻找治愈的绝佳目的地。
住在龙龛码头民宿,傍晚,我们湖边漫步,吹吹风,倾听年轻歌手在弹唱。早晨,骑着共享单车,行走在湖畔生态廊道,尽情体验领略洱海之美,感受白族风情和慢生活。为了让我们对洱海有更深入认知,女儿还专门安排一部车,载着我们从海西到海东,沿着环湖公路,在喜洲古镇、双廊古镇、白族渔村,在廊桥、S弯公路、兴盛大桥,参观了解,打卡“出片”。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来到大理,当然不能错过特色美食。菌子火锅、树皮炒蛋、饵丝、饵块、喜洲粑粑等特色美食,树梅、无花果、八月果、释迦果等时令水果,我们尽饱口福。还品尝了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让我们余犹未尽。
“好美,好放松”。两天时间,我们感受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女儿忙前忙后,既当旅行团“团长”,又当随行“摄影记者”,还当生活服务员。她笑着说:“这样的女儿,是不是打着灯笼很难找呀?”“爸妈开心我就高兴”。看着相机上精心拍摄的一组组照片和视频,她说要好好整理编辑一本精美相册和制作一个短视频送给我们,标题就叫“大理有礼”。
文/晓笛
上一篇:文学高原上的星光与暗影——《苏俄文学漫谈(下)》读后感
下一篇:岁月留影荒友情
《大理有“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