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影“天下第一关”

文/ 方鸿儒 时间:

  留影“天下第一关”

  方鸿儒

  1972冬我回沪探亲(笔者当年是黑龙江鹤山农场上海知青),途径秦皇岛海港区舅舅家(见图片三)。在舅舅的陪同下,笔者有幸登上了万里长城山海关并于“天下第一关”留影(见图片二),珍藏旧门票和老照片至今。

  笔者珍藏的“参观留念”旧门票为半个世纪前各大景区风靡一时的塑料门票,长约11公分,宽约3.5公分,保存至今,依然如新。旧门票正面用繁体字标注“天下第一关,门票一角,参观留念”字样,并印制“东门箭楼”与远山山脉绘画,突出景点风光,别有风味。

  背面则注明:天下第一关城楼建于一三八一年,城楼上悬有“天下第一关”巨幅匾额,笔力雄浑,独具风格。此匾系明朝进士著名书法家肖显所书(见图片一)。

  相传五百多年前,明成化皇帝朱见深亲笔诏旨,要在山海关东门上挂一块题为"天下第一关"的匾额,使山川增辉,山海关镇守总兵便请肖显书写。

  匾额写就,挂起来时,肖显一见,“下”字写成了“丅”,少了一点,总兵大人惊呆了。肖显却从容地掏出手帕,沾饱了墨汁,扬手一掷,只听“叭”的一声,不偏不倚,准确地补上了一点。众人一看,这“下”字浑然一体。总兵大人抹去冷汗,朝肖显一拜说:“君神笔也!”

  山海关,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位于河北省的最东部,古称榆关或临闾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在此建关设卫,因其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依山襟海,地势险要,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距离北京约280公里,尤其在明朝1421年迁都北京后,其地理位置更加凸显,被誉为“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

  关城占地广阔,城墙高耸、厚重,周长绵延。城门东西南北各设一座,城门命名寓意深远:东门镇东,威镇后金;西门迎恩,迎接皇恩;南门望洋,长城南延入渤海;北门威远,镇守古战场。镇东箭楼高悬“天下第一关”巨匾,享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长城远岫分高下,明月寒潮共往还。”(明*闵珪《山海关》)

  时值寒冬腊月,朔风凛冽,城关行人稀少。笔者登上东门箭楼,极目远望,但见崇山峻岭,莽莽苍苍,一派北国风光。蜿蜒的长城顺着远处的山峦不断延伸,高低错落,在山峦间起伏有致。笔者漫步长城,不禁思接秦汉,遥念唐宋,近观明清,一幅历史画卷在脑海中徐徐展开,并拍摄下一帧原汁原味的留影“天下第一关”的老照片。

  在山海关城内,笔者穿梭在“维蕃首善(维护藩篱,首善之地)坊”“进士坊”“尚书坊”等牌楼之间,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痕迹,感受着这座古城关深厚的文化底蕴。我驻足于雕梁画栋的老门店,抚摸着那些推车或挑担闯关东的青铜塑像,感悟600余年的古城兴衰,心中不免翻涌起一股悠远的历史沧桑感。

上一篇:梦里水乡.

下一篇:江南好,风景正秋时

《留影“天下第一关”》

  留影“天下第一关”  方鸿儒  1972冬我回沪探亲(笔者当年是黑龙江鹤山农场上海知青),途径秦皇岛海港区舅舅家(见图片三)。在舅舅的陪同下,笔者有幸登上了万里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