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风景正秋时
江南,是诗人文士古今畅往,付诸偏爱的雅居。江南的春,是倚栏望月时笔下倾泻的柔情,不外乎说,世人常用“春”形容江南。一转三月,金桂缀满枝,江南又以另一种风情引人驻足赏叹——秋
在即将步入苏韵十三园之前,我唯一的念头便是思索江南的秋该是何等模样。
随行的队伍横穿入口广场,首先踏入的便是一旁紧邻的扬州园。抬脚跨过红木门槛,扑面而来的古韵瞬间席卷我的视野。耳畔是同行的游人们惬意谈笑,我跟着人流绕过一带精致坐落的凉亭,在热闹与熙攘中藏匿于绿竹后的九峰山显露她壮观秀丽的山尖。山体位居亭景南侧,自下而上,初见时雄壮威严气势渐渐收束,沿至顶尖,唯剩隐约若现的一抹乳白。我情不自禁用手抚上山石,掌心摸过她几代逢秋的纹路,感受她的凉应是秋的凉爽,她的硬挺应是秋的坚毅。
山影倒映在江南的秋景里,不同以往印象中的江南一般澈透柔软,而是一股稳固、蓬勃的力量撑起这片天际。我抬眼见峰顶,低头看山下的小溪流缓,像是独见这一碧清波,水流潺潺而过的是江南之曼妙;疏影照山石,石隙间囊括的是江南之挺傲。
一路山程,劳在体肤,每个人的心却是清爽惬意。春与秋,两者的比较在古往今来似乎都是秋季落于下风。春的向上生机固然引人神往,而同一处景更替时节,到了秋天就像在原先明晰的景致蒙上一层暮色,更深一层的积蓄内涵缓缓呈现在眼前,将过往历史剖白给来这里的每一位旅人。
只有身在秋天,才可见王维诗里雨后秋山这副幽远恬静的画卷;只有身在秋天,才有苏轼为勉励友人挥笔“菊残犹有傲霜枝”的硕果好景;只有身在秋天,沉浸在肃穆平静的日子里去见一草一木,去追寻陈从周先生酿造久成的慧心,去深入这山这水,那苑那庭,秋既停驻在脚下,也源源漫向远方。
眼见此景,心头方才顿悟:理解、共情、就此展望,便是真正与秋相会,与江南结识一段风骨。
归途中,耀眼秋色在明窗前迅速闪过。此后我回望江南,不再只是春的柔美,更有一份被十三城底蕴陶冶过的,秋的深厚情操。
上一篇:留影“天下第一关”
下一篇:漫谈诗歌的衔接与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