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寻梦之旅
少林寻梦之旅
凌纪元
在河南登封境内,有一座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中岳嵩山少林寺,它是世界佛教禅宗祖庭。这座古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在与神都洛阳遥相呼应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我对少林寺向往已久。1982年,电影《少林寺》万人空巷观影,主题歌《牧羊曲》“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悠扬旋律在大街小巷风靡一时。金庸笔下炉火纯青的少林功夫,更让我几次三番想亲临,谒山门、观禅宗。不遂人愿我一直没成行。
前几天我随“俏夕阳”旅行社开启期待已久的少林寺一日游。我进景区慕名来到少林武术馆演武厅。武术队表演真功夫,一招一式尽显风采。拳打卧牛地闪转腾挪,棍扫一大片蛟龙出海,单刀、双刀挥舞密不透风。易筋经、硬气功、金钟罩铁布衫,长枪尖顶咽喉、飞针穿玻璃等绝技轮番上演的功夫。观众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酣畅淋漓的表演,我沉醉其中,大饱眼福。
怀着顶礼膜拜的心情,我迈进康熙御笔题字的古朴庄严少林寺山门。望着金光夺目的“天下第一祖庭”匾额,我肃然起敬。少林寺依少室山而建,拾级而上,岁月侵蚀斑驳陆离的“钟楼、鼓楼”映入眼帘,晨钟暮鼓,千年古树,静静地诉说着“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前世今生。耳熟能详的将军、明星、名人履历表烙有寺院修行印记。
穿过“方丈”室,我来到“立雪亭”。动人心弦的典故:当年,达摩祖师一苇渡江在嵩山面壁,神光和尚赶来求法,在山洞外苦等,天降大雪及膝。达摩说:“法不轻传,天降红雪方可。”神光毅然断臂,鲜血染红白雪。达摩感其虔诚,传袈裟衣钵,给他改名慧可。后世尊禅宗二祖。少林和尚单手施礼,是纪念慧可禅师。
我漫步到金庸《天龙八部》里描写的神秘且充满传奇色彩的“藏经阁”,这里不仅藏有武学秘籍,更是武林演义故事诞生地。小说里萧远山与慕容博见招拆招,巅峰对决时,“普贤殿”扫地僧惊鸿一现,出神入化解开了两人的宿敌仇怨。扫地僧成为隐身大能天花板级别的代名词。
我缓步来到著名的“西方圣人”殿(千佛殿)。凝视着以前少林武僧经年累月站桩留在砖面下沉形成的四十八个深浅不一的脚坑,我伫立深思,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决绝和坚持才能做到啊。圣人殿供奉着毗卢遮那佛像肃穆慈祥。佛有三身,分别是法身毗卢遮那佛、报身卢舍那佛和化身释迦牟尼佛。“五百罗汉朝毗卢”大型壁画是少林寺镇寺之宝,创作于明朝末年,气势磅礴,技艺精湛,色彩绚丽,构图巧妙。壁画以毗卢佛为中心,描绘了五百个罗汉的姿态各异,或合掌礼拜,或托钵显法,或捻珠默念,历经数百年,壁画仍栩栩如生,散发着艺术的高雅。
我顿悟少林寺是中西方文化融合发展的禅宗宝地,释家禅理在此生根,中华武学在此结果。沧桑厚重的历史、文化,建筑,禅武,功夫,禅意,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少林寻梦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