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映落成画,回眸已百年
倒映落成画,回眸已百年
李惠平
在鹤山市境内有许多年代久远的古桥,它们犹如散落在历史尘烟里的明珠,曾经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的还建筑独特,值得一看。
藏着故事的桥——卫坡桥
卫坡桥在坡山村,它的历史背景与苏东坡有关。据记载,苏东坡在宋哲宗时期(绍圣四年)被贬到海南儋州。当时苏东坡已经62岁了,船行走到西江下游南岸的新会县石螺岗(今鹤山)受阻,苏东坡上岸在此地留宿,后人为了纪念他,于是筑亭于石螺岗上,并将村名改为坡山村,同时修建了卫坡桥 。
清道光《鹤山县志》有一段对卫坡桥的文字记载:“卫坡桥在坡山宋绍圣中乡人既筑坡亭于螺冈以坡名村遂以卫坡名桥雍正三年重修。”
现在这座带着一段故事的古桥完成了它的使命,安安静静的呆在鹤山博物馆内,虽历经风雨吹打,但依然可以看到刻着的“卫坡桥”三个繁体字。
长短桥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诗句展现的是悲凉的秋景。而古劳水乡古朴的小桥、宁静的河水、清丽的荷花又或是悠然的小舟、翠绿的蕉树、水波粼粼的鱼塘展现的是一种水乡的静谧之美,构成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古劳水乡有不少石桥,基本上都是简单的石梁桥。现存建于清代的比较有特色的石梁长桥有水龙桥、点天灯桥、丁财两旺桥。这些古桥除了方便人们出行,还有一定的观赏性,具有水乡特色。
水龙桥位于古劳上升村委会秧塘墩、打线墩、永盛社、南湾祖之间的河涌,建于清代,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桥由桥墩和石桥构成。桥墩用青砖砌成,桥面是两拼的长条形石板,人称“双龙出海”。整座桥呈“S”形横卧在水面,犹如蜿蜒的长龙游走在水之上,姿态优美而壮观,形成了水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丁财两旺桥”,位于古劳新星新社一队,建于清代。在新星文化室往前走可以见到一棵大榕树,在树旁竖着一个牌子,上面有一段对这座古桥的文字说明“丁财两旺桥原先成一个丁字形,笔直横卧塘中,桥头有一棵大榕树,并正对河涌,河涌乃“鸡公”龙船凼,桥墩是青砖,离水面约1.5米,多处桥墩生了一棵棵小榕树,故乡人称为“丁财两旺”之桥。中央电视台曾经到此地拍摄。”
再往前走就到了这座古桥,旁边有棵大榕树,也竖着一段对这座古桥的文字说明。常有人在桥上拍照,似乎画中有了桥,风景便变得有了韵味。
点天灯桥是石板梁式桥位于古劳镇新星村委会新和五队。建于清代,据说,由一个叫金山林的华侨捐建,原桥从升平通往新社,又从新社通往新和,呈人字形,长达数千米。现存这一段平面略呈S形,南北走向。
水乡的冬日有一种的安静的美,桥边的蕉树旁停泊着一条小船,远处的树丛和竹林传来鸟鸣声,偶尔有白鹭从空中飞过,波光粼粼的鱼塘,翠绿的蕉树,这一切和古朴典雅的长桥形成一道静谧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除了这几座长桥,古劳水乡还有不少短石桥,除了方便人们的出行,还是水乡一景。夏日荷花开放,粉红的荷花、缓缓的流水、古朴的小桥构成一幅“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的诗意画面。位于古劳新社的桥仔墩桥,是四墩三梁式石桥,就是这样诗意的存在。夏日荷花开放时常常有人在那里写生,小桥、流水、石阶、绿树、荷花是绝美的风景,那么美的景色留在画中是最好的。如果您正好走在桥上就成了画中一景了。
形式优美的桥——石拱桥惠济桥
石拱桥不但结构坚固而且形式优美。它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水上的石拱桥像一座卧虹,形态非常美丽。
在玉桥就有一座江门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石拱桥——惠济桥。它位于玉桥村东北,横跨桃源河下游两岸。建于清道光乙酉年1825年,距今已经有两百年,但依然屹立不倒,可见其坚固。桥为半圆拱式三孔石拱桥,以花岗岩砌筑。它曾是沙坪至龙口、高明、肇庆等地陆路往返的交通要道,发挥过巨大作用。现在建的新桥、公路已经取代了这座古桥,偶尔才有人经过。桥的侧面长了野草,诉说着它的寂寞。桥的左边是一大片种植着蔬菜的农田,金黄的菜花煞是好看,桥下是缓缓流过的河水,冬日落日的余晖映照下的拱桥与这些相映成趣成一道非常美丽的风景——一竿落日河桥上,几畦菜花烟霞中。
结构独特的桥——驳桥
鹤山公园处处是风景——水波粼粼碧绿如玉的的人工湖、色彩斑斓的玫瑰园、风景迷人的龟山公园、几丛翠竹、三两棵木兰、两座木桥、平静的湖泊偶尔几条鱼儿跃出水面。这些美景配上一座古桥似乎将风景点缀得另有一番风韵。而在音乐喷泉旁边就有一座造型独特的古桥,它就是七驳桥。
七驳桥中跨梁可开合比较罕见,花岗岩石柱梁式桥,建于清道光年间,桥呈东西走向,桥面两头低中间高,呈阶梯状,横跨于旧楼冲河上,中跨梁原为木梁,可开合,便于船只通行,今已缺失,以前是楼冲村通往雁池、谷埠等地的通道。现在河已改道,桥在鹤山公园内。
在悠闲时光我们不妨与这些古桥来一次美好的相遇。
参考资料来源:鹤山博物馆
上一篇:春日之约,心灵的远行
下一篇:春日的荠荠菜
《倒映落成画,回眸已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