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岛:海上的信仰之光

文/ 九龙谷野猪 时间:

  每次踏上湄洲岛,凝望那片广袤无垠的蔚蓝大海,瞻仰世人敬仰的妈祖,内心总会涌起别样的感触。即便是同一座山峦、同一片海域、同一座庙宇,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与不同的伙伴同行,也能收获截然不同的体验。作为莆田人,这片土地承载着我们深厚的情感,是我们心灵永远的归处。

  在福建林学院求学期间,怀揣着对大海的无限憧憬和对妈祖的虔诚敬意,我与同宿舍的五位好友一同踏上了前往湄洲岛的旅程。那时,我珍藏着一张湄洲岛的风光图。不同于如今常见的彩色照片,它宛如一幅古朴典雅的水墨画,细腻地勾勒出岛上山海的轮廓,还标注着各处景致的独特名称。图中的总标题“海上女神故乡”,我每日细细端详,早已熟稔于心。当真正抵达湄洲岛,眼前的一切似曾相识,仿佛走进了一个尘封已久的梦境。

  一位远渡重洋的番商游历湄洲岛后,留下这样一首诗:

  昔闻妈祖护沧溟,

  今上湄洲拜圣灵。

  此境只应天上有,

  蓬莱方丈逊三分。

  这首诗道出了众多游客的心声。无论初访还是重游,湄洲岛总能唤起人们心底那份旧梦重温的情愫。就像无数朝拜普陀山的信徒,游客们眼中闪烁着光芒,心中满是热爱,湄洲岛的身影始终萦绕在心头。

  岛外人常说湄洲岛宛如仙境,然而它最迷人之处在于那份浓郁的烟火气。与其他令人望而生畏的庙宇不同,妈祖庙里不仅飘散着袅袅香火,还弥漫着诱人的海鲜香气。渔民出海前会虔诚地祭拜妈祖,归来后就着平安面小酌几杯,日子过得安稳踏实。在这里,人们将信仰融入了日常生活。祭祀妈祖时,锣鼓喧天,仪式结束后,大家便聚在一起品尝海鲜、闲话家常。游客来了,不仅能拜谒神灵,还会被热情地拉着品尝刚捕捞的海货,聆听老渔民讲述妈祖救人的传奇故事。

  我曾在游湄洲岛时,跃入海中尽情畅游,独自游了许久,也算是与这片大海有了亲密接触。海水并不清凉,海底深邃,游动时只觉绵软无力,仿佛在提醒着人们这里历经千年潮汐的冲刷。上岸后才意识到,我这个非海边长大的人,终究对水性了解有限,与大海的关系,恰似“半是火焰半是海水”般复杂。

  某个夏天,我陪伴好友在岛上短暂停留,夜宿民宿,把酒言欢。凌晨时分,友人打电话将我唤醒,一同前往网红观日点。我们骑着单车环岛而行,海风轻拂面庞,海岸线宛如诗意画卷。漫步在祭海沙滩,在妈祖像前虔诚祈愿。那些美好的时光虽然短暂,却令人难忘。如今重游,岳云鹏《惜别的海岸》的旋律不禁在心头响起:“苦涩的海风,阵阵吹送海面一片朦胧...”昔日与友人并肩观潮的场景,已恍如隔世。再次踏上细软的沙滩,故人却已不在,唯有潮声依旧,似在诉说着往事。人生中的许多情感,就像隔岸观花,可望而不可及;又如精致的糕点,虽赏心悦目,却难以充饥;奇珍异宝,虽令人着迷,却不可随意把玩。或许风景绝佳之处都不宜久留,人与美景的缘分,大抵如此,总是伴随着温柔的遗憾。

  如今的湄洲岛,海景房鳞次栉比。当地青年生于斯、长于斯,坐拥着令外人艳羡的海景,生活悠然自得,静观潮起潮落。然而老一辈常常告诫:“莫贪安逸,妈祖教人踏实做事。”正因如此,一些有识之士也劝导年轻人不要过度沉溺于安逸之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心安处是吾乡,莫让安逸误华年。”他们对湄洲岛有着这样的评价:“湄洲风光虽宜人,有美食、有玩乐之处,但若流连忘返,海风海浪也会消磨人的志气。那些只知享乐、游手好闲的人,日子过得空虚又无聊。”一位颇具远见的海岛人曾说:“海岛人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不走出海岛,资源匮乏,只有出去开疆辟土,才能谋求更好的发展。”

  于是,一些有志青年在经过深思熟虑后,终于迈出了离开海岛的步伐,南下创业。深圳曾经也是一个小渔村,如今已蜕变为国际大都市,吸引着无数海岛人前去追寻梦想。后生“思远”便是其中之一,他不安于现状,正如其名,心怀远方,渴望去开创一番新事业。或许只有暂时告别舒适的安乐窝,才能实现人生的跨越。

  湄洲岛的独特之处,在于妈祖信仰带来的亲切感。与其他地方供奉的神灵不同,妈祖没有令人难以亲近的神秘感和高高在上的光环。神奇的是,作为妈祖的出生地,游客来到岛上,心中总会产生一种真切的归属感。海洋神秘的气息与岛上朴实的人们相互交融,让人倍感亲近。虽然我们无法与妈祖进行日常的交流,但却能感受到她无处不在的庇佑。湄洲岛的原住民世代在此生活,承蒙妈祖福佑,安居乐业。如今,这里早已成为旅游度假的胜地,吸引着众多外地人前来,他们或是购买海景房,或是在此疗养身心。

  妈祖信仰代表着平安与和平,这也是湄洲岛让人倍感亲切的重要原因。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但我们庆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莆田人信奉妈祖,祈求平安,许多家庭都会供奉妈祖神像。市区的文峰宫、妈祖会馆,西天尾镇龙山村妈祖宫等地,都有大量信徒虔诚朝拜,大家祈愿妈祖保佑平安顺遂。

  所有的信仰仿佛都汇聚于此展示。再虔诚的信徒,也会陶醉于这里的热闹氛围;再淡泊的人,也会被这里的灵气所吸引。妈祖信仰传播之广无需多言,即便远离尘世的修行者,也对这片神圣的土地心生向往。作为海上守护神的妈祖,静卧在岛上的庙宇中,世世代代庇佑着出海的人们。宁静淡泊的渔家子弟与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传说和谐共存,共同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便是真正中国化的海洋信仰。深奥的教义化作热闹的祭祀仪式,与民俗活动、体育盛事紧密融合。这其中既有对妈祖的虔诚敬畏,又体现出包容与随性。人们怀着极大的敬畏之心,却又能与妈祖信仰亲密无间,最终都回归到充满烟火气的世俗生活中。背着贡品前来朝拜的信徒,或许并不深究教义,但他们的目光总会被海鲜美食、渔家风情所吸引。一切都融入了既实际又朦胧的民俗文化之中。每年祭祀时节,无数游客历经长途跋涉,跨越山海来到湄洲岛,他们目光坚定,只为寻找心中的精神彼岸,成为万千虔诚的信徒之一。

  岛上藤葛缠绕,海岸边散落着历经千年的贝壳。湄洲岛众多胜迹中,最令人向往的当属妈祖庙。为护佑出海渔民,解除他们的苦难,这座充满慈悲的生命圣殿屹立于此。清人林尧俞曾作诗咏妈祖庙: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

  巨浪撼山岳,神功安海陬。

  正是因为真正理解信仰的艺术家,不愿将妈祖的文化形象塑造成虚幻的寄托,这座庙宇才显得格外神圣。

  于我而言,游览湄洲岛最惬意的时刻,莫过于微风轻拂的傍晚,独自漫步在妈祖庙前。此时,没有名句逼迫我吟诵,没有他人的感慨强加于我,也没有庄严的塑像让我感到压抑。它始终是一座承载着渔民希望的庙宇,香火自然地燃烧,信徒虔诚地跪拜。这一切并非后人刻意营造,而是妈祖在此护佑千年,感动无数人的自然呈现。也正因如此,我得以领略到信仰领域中真正伟大的妈祖形象。

  妈祖不是遥不可及的神灵,她更像是邻家阿婆,守护着出海的人,庇佑着这片土地。在湄洲岛,信仰是一碗温暖的热汤,日子是海风里的欢声笑语,让人始终心心念念,难以忘怀。

上一篇:风吹海棠映古城

下一篇:常饱大舅

《湄洲岛:海上的信仰之光》

  每次踏上湄洲岛,凝望那片广袤无垠的蔚蓝大海,瞻仰世人敬仰的妈祖,内心总会涌起别样的感触。即便是同一座山峦、同一片海域、同一座庙宇,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与不同的伙伴同行,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