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龙岩方言魅力

文/ 郭黎春 时间:

  闲说龙岩方言魅力

  郭黎春

  2025年6月6日

  龙岩方言(龙岩话)源自晋唐,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属闽南语系,主要通行于龙岩市新罗区和漳平市。老一辈龙岩人都讲龙岩话,地地道道,颇为有趣,尤以方言谚语、俗语、童谣、顺口溜为著。新罗周边的客家村庄,老百姓既说客家话,也会说龙岩话。如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的家乡永定区培丰镇孔夫村,当地“玩耍”的发音与闽南语相近,也是抖音集团旗下的短视频社交平台TikTok的发音。

  龙岩方言:生活的调味素

  我是土生土长的龙岩人,我以会讲龙岩话为荣。70年代的我是唱着方言童谣《月公公》《红骨菜》长大的。踏入社会后因工作原因,经常能欣赏到民间自编自演的龙岩方言小品、快板、采茶灯等,这些节目语言押韵、情景生动且通俗易懂,很受老百姓欢迎。比如采茶灯中的方言道白,茶婆应景套词说着吉祥话,插科打诨,风趣幽默,十分讨人喜欢。

  说到龙岩话,想起多年前听得的一个笑话:城里人到苏坂亲戚家做客,吃完饭辞行时主人挽留道:“肉吃完再回家”。客人于是住下了。可第二天吃的是素菜,第三天还是没肉吃。客人纳闷啥时候才能吃完肉回家?主人也纳闷咋就住着不走了呢?孰不知,都是乡音惹的祸。因苏坂话“明早”与城里“吃肉”音相似,客人误将“明早回家”听成“肉吃了再回家”。岩山镇、适中镇也是类似发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龙岩话也存在“五里不同音”现象。从“门、棉被、袜子等”物的发音可以判断他是不是红坊东肖人;从“困”是表“累”还是“睡觉”之意就知他是雁石白沙一带人还是城关人。适中人说龙岩话更接近闽南话,苏坂话有闽南语的柔软,但与适中话又略有差别。总之,素不相识的龙岩人只要开口说话,细微的语音语调表意差别就是辨识乡民的一个标准。这是融于血脉中的因子。

  在他乡为异客,方言的乡愁密码一触即发。当乡音入耳,亲切感由然而生,潜藏的乡愁喷涌而出。方言是乡愁,也具有私密性。许多孩子上大学后才后悔当初不听劝,没有学讲方言。见舍友在宿舍旁若无人接打电话,叽里呱啦说着旁人听不懂的方言,羡慕不已,自己却只能避开人群找个无人的地方用普通话接打电话。

  龙岩方言:工作的润滑剂

  懂方言于工作也是加分项。乡镇工作经常需到所包村开会。面对农村党员、村民代表,我基本用龙岩话发言,接地气,以平等的视角用群众的语言做群众工作,成效比板板正正说普通话要好得多。本地干部会说龙岩话的不少,但能如我用龙岩话通读文件、报纸的人不多。此技能无形中让村民对我刮目相看,至今仍津津乐道。

  凝练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方言谚语是金句,朗朗上口,富有哲理。农村不缺谚语。25年的乡镇工作经历,让我从村民中学得不少方言俗语,积少成多几要汇成小河,滋养着我的方言语境,不经意蹦出几句应景贴切之言,旁人艳羡不已,懊恼同为龙岩人,怎就说不得一句如此有趣的方言,枉顾久呆乡镇!

  我擅用方言谚语做工作。遇到农村妇女婚姻观问题,我会用“竹椅配竹桌、奴才配婢女”“一翁合一婆,一称合一砣”比喻找对象要“门当户对”;用“好形好骸烂腹内”劝告妇女内外兼修,自立自强,别做空有其表的花瓶。

  在谈论天气时,我会用“清明谷雨满田青”说明清明谷雨节气还会有“插秧寒”,切莫被眼前的春暖花开迷惑,否则早早收了冬衣又得翻箱倒柜,“端午吃粽棉袄相送”就是端午过后收冬衣的生活经验总结。

  在调解邻里纠纷时,我常用“拳头要银镶”劝导双方有话好好说,切莫动粗打伤人,否则看似解气实则赔钱,不合算!我还会用“吃饼要口水配”来告诫他人莫贪小便宜,凡事有得必有付出,送的饼得有口水湿润才能咽下肚。典故原是说亲朋送订婚饼,在其结婚时得另外包个“吃饼”红包,不能白吃……

  此类方言,不胜枚举。它常用对偶、比喻、顶针、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农时家事、处世哲学、民俗文化等诸多主题,皆是生活所赐之语,道尽事理精髓。

  方言谚语好听,好听在韵律、在精炼、在生动,它必须用方言表达,才有韵味,否则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农村的沃土,培养了我欣赏运用方言美感的能力。我记得曾经写过一首方言顺口溜。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民营科技园落户张白土村,我与同事日夜奔波在村民的家与农田之间做征迁宣传动员。把政策讲透村民们多数愿意配合。唯独陈伯死咬无理要求不放。连续几天我们从早坐到晚工作都无果。看着他那副理亏气壮的模样,忽然“女儿不嫁张白土,十条番薯九条苦,还有一条不落肚。”的俗语与工作遭遇重叠,激发了灵感,《张白土下乡记》诞生了。

  “隔子兜张白土户户田拿(耕地)三四亩,种田种到你甩手。

  女儿不嫁张白土,十条番薯九条苦,还有一条不落肚。

  现在科技园到咱张白土,学技术入工厂,纸字照样入你筒。

  知道农民种田不容易,赔青吃产考虑要周密。

  为了做征地,大门叩了七八趟,

  儿子媳妇全部叫了坐,摆政策讲利弊宣传要到位。

  明知伊拿横材讲花句,还要陪伊去实地。

  坐到日头讨落山,讲到嘴老湿又干,还要心性摁住挺伊拉,

  等到道理讲得清,咱的头毛去几因,

  这种人,多几个,人人就讨变神经!

  老伯老伯埋赛土,什么要求讲清楚,

  只是不敢太无谱,一头桃啊三遍补,

  拿纸字,无嫌多,名声要顾会传几来代。

  政策原则要坚持,工作方式跟形势,

  假使全部就伊意,咱们趁早回老厝。”

  话毕,同事们拍手称妙。这首顺口溜生动呈现了张白土村过往田多田差生活苦、彼时乡镇干部起早贪黑忙征地工作苦以及村民强词夺理闹补偿心情苦的意像。2020年9月在党校培训时要求学员表演节目,我便稍作改编,以方言快板的形式将《张白土下乡记》搬上舞台。没想到反响不错,话糙理不糙,有语趣美、声韵乐!

  龙岩方言:守护的精神家园

  龙岩方言鲜明生动,承载着龙岩人独特的记忆、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无限魅力,让我爱听爱讲爱运用。保护龙岩方言就是守护龙岩人的精神家园和文化血脉。遗憾的是如今年轻一辈的龙岩人甚至听不懂龙岩话。

  意识到如果再不进行保护和传承,龙岩话将面临失传。于是一群热爱龙岩本土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艺术家们纷纷行动起来。他们发以龙岩山歌、采茶灯、方言歌曲、方言谚语、方言谜语等为载体,持续开展龙岩方言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止2025年6月,有龙岩采茶灯(国家级)、龙岩山歌(省级)、龙岩方言谚语(市级)、龙岩方言谜语(市级)等4类代表性项目列入非遗,13人成为该非遗项目传承人,其中省级3人(郭金香,黄淑霞、杨彩琼)、市级5人(顾克,叶静、林倩倩,王笑芳,翁卫)、区级5人(张莉丽,张兴艳、张旭伟,谢椿柏、林丹霓)。

  2016年3月《龙岩方言字典》出版了,由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郭启熹教授主编,龙岩学院林丽芳、王咏梅副教授、龙岩方言谚语市级传承人、高级教师王笑芳、新罗区委党校高级教师郭鹰、原新罗区广电局副局长张建英等合力编著。该《字典》记录了龙岩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及民情民俗等,同时突出龙岩方言保存古代汉语的特色,包含了引论、方言字考释、正文、农谚及民谣儿歌专辑等,从语音的辨识和词汇体现两方面显示文白异读,并在词汇收集、注解上注重体现方言特征,是不可多得的学、传、研龙岩方言工具书。后来又有黄淑霞、邱惠珍主编的《龙岩采茶灯图典》(其中含茶公茶婆方言道白专篇)、王笑芳编著的《龙岩方言谚语》、翁卫编著的《龙岩方言谜语》等书籍陆续出版。

  龙岩方言歌曲《佤系龙岩人》在世界龙岩同乡恳亲大会上一唱红遍大街小巷,成为经典。歌曲唱出了龙岩人“敢拼、担当、诚信、自强”的精神品质,方言道白“一碗粉两粒蛋再一碗牛渣盖圆满”“洋鱼什锦曹溪清汤粉,前鐤没滚后鐤炝炝滚”更是灵动活泼地述说着龙岩人的美食及市井生活,瞬间勾起人们味蕾与乡愁的双重记忆。从此卢伟耀(现闽西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的名字便与龙岩方言歌曲一起闯进龙岩人心里,《外婆》《佤系龙岩娃》等守望故土,寄托乡愁、传递人伦的龙岩方言歌曲一首接一首推出,让海内外龙岩人在轻松温馨的歌声里找到情感共鸣与本土文化认同。

  “山歌皇后”郭金香退而不休,创立民间山歌团体,先后培养山歌传承骨干100多人;编排山歌戏、小品等节目每年奔走在城乡演出100多场次;2014年又走进龙岩各所学校传授山歌和采茶灯舞。

  黄淑霞肩负传承人的责任与义务,50多年来,为各年龄段、各行业的采茶灯队编创了30多版不同形式、不同舞汇、而又不失采茶灯原有韵味的采茶灯系列;辅导了专业、业余采茶灯队伍多达500多支,培养了杨彩琼、绍兰燕、兰少瑜等一批年青采茶灯文艺骨干。2009年她总导演的“万人采茶灯”表演荣获“世界基尼斯之最”,采茶灯艺术得到空前普及,出现了村村有采茶灯队、家家有采茶女,操场、田头、广场都能看到采茶女身影、听到优美采茶灯曲以及风趣的方言道白的喜人景象。

  2022年“龙岩方言”进校园活动如火如荼开展,郭金香、黄淑霞、王笑芳、翁卫等四位老师携手,以专题讲座、互动体验、校本课程、特色课间、节目展演等形式在龙岩各级学校进行龙岩方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说、学方言从娃娃抓起,以一人带动一家的倍数能量助力龙岩方言的推广传承,通过课后服务特色课程、校本课程与非遗文化结合,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

  龙岩方言谚语是语言的精华、传统文化瑰宝,承载着龙岩人的智慧与乡愁,卢伟耀誉其为闽西文化的“活态史诗,是龙岩人爱国爱乡精神的凝练表达。”基于龙岩方言的美及对龙岩方言青黄不接的担忧,继编著完《龙岩方言谚语》后,2025年1月王笑芳又与谢椿柏、林丹霓等多位龙岩方言谚语代表性传承人在非遗文创园设了“龙岩方言谚语传习厅”,展示经典方言谚语,经常性开展研学、讲座等传承活动。这里的谚语,经王老师解读,不再仅是一句话,而是一个个感人故事与精神图腾,它带着哲理、带着温度与力量活泼泼走进参观者的心里。

  2025年4月福建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加强福建方言保护传承工作的通知》(闽教体【2025】4号),要求各地各校充分认识保护传承方言及其承载文化的重要意义,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主动自觉科学保护方言资源。通知尤如强心剂,鼓舞着热爱龙岩传统文化者继续前行。然,龙岩方言保护任重道远,同志还需努力!

《闲说龙岩方言魅力》

  闲说龙岩方言魅力  郭黎春  2025年6月6日  龙岩方言(龙岩话)源自晋唐,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属闽南语系,主要通行于龙岩市新罗区和漳平市。老一辈龙岩人都讲龙岩话,地地道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