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鱼玄机
一代才女鱼玄机
文/飘忽轶男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唐诗是中华诗歌的天梯,更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彼时才子群星璀璨,才女亦巾帼不让须眉——据载,载入史册、有名有姓的唐代女诗人达207位之多,其中李冶、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才女”,以卓绝才情照亮了大唐诗坛的辉煌。
一段被压抑的情缘,一首被传唱的诗歌,一个被议论的女子,一场被惋惜的爱恋。
——题记
01
垂髫才女初露锋芒
鱼玄机,原名鱼幼薇,字蕙兰。作为晚唐知名的美女与才女,她身兼诗人、女道士之名,却也因命运跌宕沾染争议;偏偏在26岁的青春芳华之年,因杀人罪被处死,走完了喧闹而短暂的一生。
鱼幼薇的父亲是位落魄书生,一生仕途失意,便将所有希冀寄托于女儿,盼她能“青出于蓝”。自鱼幼薇幼时起,父亲便教她读书识字、背诵古文、写诗填词。可天不遂人愿,父亲早年病逝,母女俩生活骤然陷入困顿,被迫住进贫民窟,靠在烟花柳巷为妓院洗衣勉强谋生。原生家庭的不幸,加之生计所迫身处风月场边缘,为她日后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笔。
鱼幼薇天资过人,不仅天生丽质,更勤学上进。年仅11岁时,便已凭借才名传遍长安,成了当时家喻户晓的“小才女”。这份名气究竟有多大?大到连文坛大家温庭筠都为之动容,专程登门拜访——这好比当今文学泰斗亲自前往贫困山区,拜访一位崭露头角的小学生,见面便直言“我很欣赏你”。
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既是唐代著名诗人,更是“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深远。诗坛上,他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史上,又与韦庄并列,世称“温韦”,才情可见一斑。
初见时,温庭筠便开门见山:“听说你善诗,我来考考你。”随即以“江边柳”为题,让鱼幼薇即兴赋诗。面对文坛大家,鱼幼薇毫无怯色,沉思片刻便吟出:“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温庭筠听罢大惊:一个11岁的孩子,竟能写出如此意境深远的诗句,这份才情实属难得,未来必成大器。他联想到自己——论才华,“八叉手而成八韵”;论门第,是宰相之后;论人脉,出入相府如履自家后花园,却始终功业无成、落魄潦倒。再看鱼幼薇家徒四壁的窘境,温庭筠顿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惺惺相惜,暗下决心:“不能埋没这孩子的才华,我要帮她。”此后,他便常去鱼幼薇家中,悉心指导她的学业。
02
错位师生恋:君生我未生
温庭筠是鱼幼薇生命中意义非凡的男人——他的《花间词》曾俘获无数少女芳心,而他于鱼幼薇,更是师、是友,亦是懵懂情愫的寄托。可两人相遇时,却隔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鸿沟:鱼幼薇正值情窦初开的年纪,温庭筠却已年届花甲,垂垂老矣。
被鱼幼薇的天真与才情打动,温庭筠毅然收她为徒。此后,他常带鱼幼薇出入公侯府邸、参与文人雅集,或是同游郊外,只为帮她增长阅历、开阔眼界。
几年过去,在温庭筠的教导下,鱼幼薇的才情突飞猛进,诗名传遍长安。温庭筠对这位得意门生十分满意,走到哪儿都愿带着她——既有“炫耀”般的自豪,更有为她铺路的真心。
朝夕相处间,13岁的鱼幼薇对60多岁的恩师生出了别样情愫。自幼缺少男性关怀的她,将温庭筠视作父亲、师长与挚友,这份情感复杂而炙热。
可温庭筠毕竟年长,理智终究压过了心动。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收女徒弟已属突破常规,若再往前一步,于礼于俗都难容;更何况两人40多岁的年龄差,让他始终不敢回应这份感情。
为了斩断鱼幼薇的念想,温庭筠悄悄离开了长安。鱼幼薇日夜思念,频繁写诗寄往他的去处,可温庭筠却不再像从前那般“以诗相和”,只用沉默浇灭了她的炙热。
03
薄情婚姻: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为彻底断了鱼幼薇的心思,温庭筠做起了“月老”,将好友李亿介绍给她。李亿风华正茂,不仅是科举状元,更对鱼幼薇的才貌倾慕已久。在恩师的撮合下,两人很快喜结良缘。
可鱼幼薇不知道,李亿早已娶有正室——出身豪门大族裴家的女子。裴家权势滔天,足以左右李亿的仕途,正室又怎容得下出身平民的“小妾”?彼时李亿正处仕途上升期,根本不敢得罪裴家。
他既舍不得放弃裴家的权势资源,又放不下鱼幼薇的才貌,便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偷偷将鱼幼薇送入咸宜观,让她出家为女道士,并取道号“玄机”。
这咸宜观并非普通道观,而是唐代“贵族专属”——唐玄宗之女咸宜公主曾在此出家,可见李亿为“藏人”,确实花了些心思。
身居道观的鱼幼薇对李亿朝思暮想,可这份相思终究换不来薄情郎的回头。不久后,李亿赴扬州上任,彻底将她抛之脑后。苦等三年后,鱼幼薇写下“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千古名句,既是与这段感情的诀别,也意味着她彻底以“鱼玄机”之名出家,试图在道袍中寻找新生。
04
情伤堕落:从女道士到杀人犯
恰在此时,咸宜观观主去世,鱼玄机成了道观的唯一继承人。可谁也没想到,这份“自由”,竟为她日后的堕落与悲剧埋下了祸根。
被李亿抛弃的打击,让鱼玄机的情感彻底崩塌。仗着观中无人约束,她索性放下了过往的洁身自好,开始纵情声色。她收了几名女徒弟充当侍女,又在观外贴出“鱼玄机诗文候教”的帖子——明眼人都懂,这哪里是“求教诗文”,分明是向名士们发出的“邀约”。慕名而来的达官贵人,大多是为一睹她的美貌,或是借“谈诗”之名寻些雅趣,甚至图些便宜。
从此,咸宜观前车水马龙,再无往日的寂寥。鱼玄机在此与达官名士相会,谈诗品茗,好不快活。不久后,她爱上了风流雅士左名扬——只因他外表酷似李亿,又满腹才华,鱼玄机常留他同宿观中。
后来,官员裴澄前来拜访,却被鱼玄机冷遇,甚至遭她白眼。只因李亿的正室姓裴,她便将对裴氏的怨恨,迁怒到了所有“裴姓人”身上,这份扭曲的心理,恰是过往情伤的后遗症。
此后的鱼玄机愈发放纵,虽未明言“为娼”,却常与心仪的名士厮混,对不喜欢的人则冷若冰霜。当时有位叫陈韪的乐师,英俊潇洒、技艺高超,被誉为“长安金手指”,深得鱼玄机欢心,成了她的常客。
可鱼玄机没想到,陈韪竟是个淫邪之徒——一次她外出归来,竟撞见陈韪与侍女绿翘私通。陈韪见状,慌忙从后门逃走,只留下绿翘在房内。
鱼玄机见绿翘头发蓬乱、衣装不整、面色潮红,再看床上一片狼藉,顿时起了疑心。追问之下,绿翘支支吾吾,她索性扯开绿翘的衣服,只见其身上还留着陈韪亲吻的印痕。
积压多年的委屈与愤怒在此刻彻底爆发,鱼玄机失声怒吼:“豪门裴家的女子我惹不起,难道你一个小侍女也敢跟我抢男人?我的尊严何在!”盛怒之下,她抱住绿翘的头,猛撞向墙壁——这一撞,竟直接夺走了绿翘的性命。
惊慌之下,鱼玄机匆匆将绿翘的尸体埋在观中后院。可几个月后,埋尸处因苍蝇聚集被人发现,官府很快挖出尸体,鱼玄机成了首要嫌疑犯。更巧合的是,主审此案的官员,正是曾被她冷遇的裴澄。裴澄本就心存芥蒂,借此机会“公报私仇”,案件很快定谳,鱼玄机被判死刑,斩首示众。
05
红颜落幕:始于才华,终于执念
鱼玄机的“放纵”,与其说是“滥情”,不如说是情伤后的自我放逐。以她多年结交名士的人脉,若想为自己脱罪,未必毫无机会,可她却始终没有挣扎——或许,她早已对这红尘失望透顶:爱过温庭筠的才华,恋过李亿的热情,却从未得到一份完整的爱,每一次付出换来的都是更深的伤痕。于她而言,死亡或许不是惩罚,而是解脱。
时光荏苒,岁月尘封了许多往事,却抹不去温庭筠与鱼玄机的诗词唱和——我们知道,鱼玄机曾多次向恩师表露爱意,却始终无果;可我们不知道,温庭筠心中究竟藏着怎样的遗憾?或许,从他“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诗句里,能寻到一丝未说出口的深情。
有人说:“读懂了鱼玄机,你就读懂了爱情。”可爱情究竟是什么?是“一见钟情”的见色起意,还是“日久生情”的权衡利弊?是陈酿的甘醇,还是致命的剧毒?是始于颜值、陷于才华,还是忠于肉体、迷于声色?到最后,却往往折于物质,败于现实。
人间繁华,终是水月镜花;此去经年,再无牵挂。若有来世,愿她能遇一人,青梅竹马,赏秋冬春夏,伴诗词酒花。
可惜,可叹,可怜,可悲!一代才女鱼玄机,始于才华,终于执念,在人生最该繁华的年纪,倏然落下帷幕——26岁的红颜芳华,终究化作了尘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