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带黄金甲

文/ 清漓 时间:

  满城尽带黄金甲

  清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这是李白的灞桥送别诗。可能李白也与高适送别过吧。去年到西安匆匆几天,实在太短了,只路过灞桥,看见蒹葭苍苍,当时还在想,是不是灞桥折柳的那个灞桥,车轮匆匆而过,历史的烟云都消失在浓浓的雾色里。

  看了《长安三万里》,当看到轻舟已过万重山时感慨了,是呀,向前看前路漫漫亦灿灿,过去的事没必要纠结了。李白与高适的真实关系经历了从文学知音到政治对立的复杂转变,最终走向陌路。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经杜甫引荐与高适相遇于洛阳。在禹王台煮酒论文,在孟诸泽猎鹰赋诗,留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佳话。高适也赞李白"李侯怀英雄,肮脏乃天资",杜甫也以"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记录这段雅集。但这段友谊存在不平衡性,李白名满天下,高适年过五十仍"落魄无成",诗名未显。安史之乱爆发后,高适加入哥舒翰幕府,后投效唐肃宗;李白则追随永王李璘。永王兵败后,李白因"附逆"下狱,向高适求救,高适未回应,李白妻子宗氏求见高适被拒,李白烧了与高适的书信,二人绝交。高适虽未直接营救,但可能暗中拜托郭子仪相助,李白最终获释。此后,李白与高适再无往来,高的诗中也不再提及李白。

  长安三万里的遗憾到底是什么?遗憾的是:高适蹉跎半生,暮年得志。李白初到长安时,传说他是个剑客,侠客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他的诗,是大唐盛世的气象: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高兴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辞职时: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潇洒肆意,空有大鹏之志,却沦为阶下囚,最终了然一生。少年杜甫惬意灵动,最终只道: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的无奈。远在长安的皇帝,永远不知道哥舒翰那时候宁死不降,灵宝之战唐军惨败主要是崔乾佑前后夹击,造成唐军军心溃败,说到底,哥舒翰还是疏于侧翼和后方的保障,以致后方空虚。哥舒翰当时已经中风,李隆基还在催促哥舒翰出战,坚守潼关等天下兵马勤王是最正确了。

  古时候的西安也就是长安,那是全世界的中心,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经过了安史之乱,盛世长安,终是不复再现。国都六陷,天子九迁,但是都城丢了还能抢回来,天子出逃还能打回来的也只有大唐了,就这还能撵着周边小国揍。大唐后期就像一个摇摇欲坠的破房子,你路过想上去踹一脚,结果房子里蹦出来一群壮汉把你按地上一顿揍,然后又把破房子扶了扶,玄武门对掏,谁赢谁太子,香积寺互砍,谁输谁叛军,可也是香积寺一战把大唐精锐打没了,安史之乱后大唐还续了140多年,后来黄巢起义,天街尽踏公卿骨,府库烧为锦绣灰。大明宫的毁坏其实不是由黄巢一个人干的,它只是一个标志,唐帝国如它一样,走向衰败一去不复返了。黄巢真的爱菊花啊,他日若逐凌云志,敢笑黄巢无丈夫!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罢百花杀,冲天香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有一首《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天下间的捷径,岂是为寒门所开。仕途被门阀垄断,每次考中的都是门阀子弟,普通老百姓孩子很难考中,所以就打进长安,唐军都向黄巢投降了,结果黄巢在庆功宴上演奏了《秦王破阵乐》,大唐军士无不悲愤流泪,想起了太宗皇帝当年带领唐军纵横天下的壮举,当即决定不再投降,跟黄巢拼了。然后把黄巢打败了。历史的变迁我们无法改变,只能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

《满城尽带黄金甲》

  满城尽带黄金甲  清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这是李白的灞桥送别诗。可能李白也与高适送别过吧。去年到西安匆匆几天,实在太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