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手抓饼的夫妻
卖手抓饼的夫妻
韩昶国
住宅附近的市场上有一家卖手抓饼的,已经记不清在这个市场干了多少年。只记得由最初的单一卖手抓饼,现在已经发展到可以满足大多数人口味,不仅增加丰富了品种花样,做的质量也有做有很大的提高和改进,完全迎合了当地人的口味,所以很受欢迎。手抓饼、麻酱饼、酥油饼、葱花油饼,有时候去买还要排队挨号。
手抓饼店铺不太大,位置正好在市场的一个拐角,店铺里的面积也就六个平米左右,靠里面墙根儿放一张大案板,案子的一头是烙饼的大鏊子,朝着街的方向是个窗户,窗前摆着一张桌子,放着烙熟的各种饼由女的卖。屋子虽然不大却摆放整洁有序。
平时店里只有夫妻两个人干活,男的在里面揉面做饼,拿半米多长三公分左右宽窄的竹板把已经放好各种佐料揉均匀的大饼迅速挑到鏊子上,这个动作要快还要稳,因为面软饼大如果掌控不好,大饼就会滑落地上。放鏊子上,得先盖上一会盖子,然后拿掉盖子用薄竹板翻、揉、搓、拉、压、抻、转,让烙饼全面熟透,里外受热均匀,外面黄焦里面软嫩。直径半米多的大饼,男的用薄竹板轻轻巧巧地翻揉搓拉推展动作连贯流畅,在每个环节都会停上一分钟左右。等饼里外都熟透了,男的先用竹板挑起大饼试了试,觉得稳妥了,把大饼挑起来猛地双臂一用力一个转身,烙熟的大饼便冒出一溜热气悠落在女人面前的案板上。刚熟的饼冒着热气散发着面粉的香味,女的嘘嘘呵呵躲着热气开始切着卖。
女的时常笑容灿烂的为客人切着饼,先问要哪一种,然后下刀,切下来的饼基本上与客人要买的斤两重量差不多少,用食品袋盛了,过称,如果平一点,她会从案子上再切下来一些加上,要是略略高些,就算了。有客人夸她手下挺有准的。女的会有点羞涩的笑道是时间长了。
店里过了饭时儿时间,没大有生意时两口似乎也没有多少话要说,但动作配合十分默契,相处时间久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一个暗示就能够相互理解会意。有时候去卖饼见他们不太忙,也会聊上几句。细听说话,两个人的家乡口音基本上还没有多少改变,听起来象徐州附近的,说是沛县的。在这里已经干了二十多年。男的说整整26年了。记得你当时还穿着军装呢,可帅气了。我当年在家里就想着当兵,可村里征兵名额太少,没有当成,才出来打工了。怕勾起他的往事,我故意岔开话题时间过得太快了,呵呵一晃就成老头了,我转业到地方工作已经20多年了……
男的说可不是嘛。我们出来打工时刚领了结婚证还没有要孩子,现在老大都上高三了,明年该考大学了。我说你生意不错,可以落一点钱吧。他笑笑落什么呀落不住,光俩孩子就是花钱的无底洞。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干活、一年基本是落下不了多少。现在的面油都涨价,小账不敢算,一算都是钱。小本生意挣钱太不容易了。男的有点轻松地笑笑说,其实想想生活就是脚踏实地马不停蹄,永远都在努力的路上。只要肯下力能吃苦,这生活还是挺美的。就象歌里唱的那样,接着哼唱道:生活越来越好,哎——我们的生活比蜜甜……。女的开始认真听接着笑了:跑调了跑调了……
看到两口笑吟吟的面孔,心里也觉得暖融融的。是呵,每个人的生活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都有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艰辛坎坷,但也有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如果你能把生活中的艰难当成人生的一种砺练,你就会真正懂得珍惜热爱生活。这才是人生一种真实的幸福。
后来,我家搬离了那个小区。就很少再能吃到象他俩口子做的美味的手抓饼了,但每次路过那个市场,总免不了拐个弯买一些吃,算是一种念想和回味。
(作者:韩昶国,笔名:老莫、少石。1971年出生。河南洛阳人。1990年12月入伍,2001年退出现役。历任战士(放映员、报道员、班长)、宣传干事、副指导员、指导员。政工师。
文字主张言之有物,不虚不伪不假不媚。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得文字的生动与魅力,感受到文字带来的文明与进步,共享人类发展的成果。而不是一些少数人群的特权专利和附属品。
整理完成了《永久有多久》(2015年前)、《时光的影子》(2016年)、《漫漫老去的日子》(2017年)、《被诗融化的时光》(2018年)、《绽放是生命的感动》(2019年)、《遇到生命的美丽》(2020年)、《嵌入时光的诗行》(2021年),《阳光的味道》(2022年),《城市在左乡村在右》(2023年)、《孤独的风景》(2024年),约计90余万字。《遗落的风景》(2025年)-书名暂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