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赞》照汗青

文/ 方鸿儒 时间:

  《衣带赞》照汗青

  方鸿儒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少有大志,意志超常,御试对策,进士第一,步入仕途,屡遭排挤。宋亡之际,起兵勤王,任右丞相,出使元营,逃脱南归,立志复国,直至战败被俘,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其诗集《指南录》凡180首,具有诗史价值。

  南宋瑞宗景炎三年(1278年),文天祥在五岭坡(广东海丰北)战败被俘,元将张弘范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南宋末年抗元名将)。文天祥说:“吾不能捍(保护)父母,乃(难道)教人叛父母,可乎?”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便将自己所写的《过零丁洋》诗给张弘范。其诗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义凛然,以死明志。

  张弘范感其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次年被送至元大都(今北京),被囚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余囚北庭,坐一土室”,“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在狱中所作《正气歌》千古传诵。

  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承蒙受大宋皇朝的恩泽,身为宰相,又怎能侍奉两朝君主呢?但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

  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行刑的吏卒说:“我挽救大宋王朝的使命就此结束了”,向南方叩拜再三受刑而死。

  文天祥遇难之后,人们在他的衣带中发现绝笔遗言:“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不久前)被执(拘)以来,欲引决(自杀)而无间(机会),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后世将其中的赞文称为《衣带赞》。

  “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篇幅短小,四言押韵。明学者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把“赞”分为杂赞、哀赞、史赞三类:“杂赞”褒美人物、文章、书画;“哀赞”哀人之殁而赞扬其德操;“史赞”用于对历史人物的品评。文天祥的《衣带赞》当属“哀赞”,是对自己秉承的人生理念昭告天下。

  “孔曰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孟曰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吿子上》)“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完成人生境界的飞跃,成就人生的“第二生命”。“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衣带赞》照汗青,俯仰无愧天地!

《《衣带赞》照汗青》

  《衣带赞》照汗青  方鸿儒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少有大志,意志超常,御试对策,进士第一,步入仕途,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