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年交

文/ 星启 时间:

  忘年交

  凌纪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生活在豫西一县城。我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期间,交过一个比我大五岁,家庭成分是“富农”的朋友。现在年轻人或许不懂,戴上“黑五类分子”后代的帽子有多沉。在当年受到歧视,另类眼神,精神上压抑,痛苦,无奈,不是当事人,根本无法理解。

  老兄的父亲是天津人,在县里中学当老师,是商品粮家庭。老兄“老三届”,赶上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大潮,他到县城一个生产队,插队落户当知青。他一口普通话,举手投足自带儒雅书卷气。在生产队参加劳动时间不长,选调到了学校当民办老师,当然还是挣工分。他教语文课,讲课风趣幽默,知识点讲的活龙活现,收获到师生们许多拥趸。在村里他遇见了嫂子,嫂子勤劳朴实,贤惠持家。后来他们家儿女双全,羡煞旁人。大队以他是村里的女婿,划了宅基地,在村子最边缘,房子后墙紧邻庄稼地。

  他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精彩纷呈。1976年知青回城,他被招工到城关供销社,因当过老师,分到办公室。先调到城关卫生院,身穿白大褂,当上了心电图室的医生。再调一乡村学校,担任校长,将学校管理的秩序井然,他和我聊天说:“能得到乡教育组领导,学校老师们的认可”,自嘲这辈子也值了。

  我和他的友谊从交流读文学作品的心得体会开始,小说里的人物悲欢离合百态,我们心有灵犀共鸣。他和我说:“人在单位得合群,不能孤芳自赏,必须融合进自己生活的圈子里”。他说过一段非常有哲理的话:“人和树一样,生长在林子里,沐浴阳光雨露,才能长得高、直,成才。若一棵孤零零的树长在旷野上,挺自在,但不易生长”。我颇受启发。我在他身上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之道。在经济大跨越发展时期,他家房子临近庄稼地的一侧,俢成一条环路,对面建成一座学校。他将后墙开了门,改建成临路门面房,售卖从关林市场批发的学生用品,食品,玩具等。这些过程他都让我参谋过。尤其是他遭遇感情问题,找我帮助他出主意。

  我的感悟,如果谁能在少年时期结识一个有丰富生活阅历,又肯对你倾囊相授的“忘年交”,实在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福分。经过愉悦的互动,潜移默化的点拨,仿佛给你打开一扇魔幻的窗口,超前“窥一斑而知全豹”,使自身増见闻,丰阅历。预知“路漫漫其修远兮”的风光与坎坷,尽快适应社会,行稳致远。

  文章创作者:凌纪元

  欣赏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读书状态。向往从容、简单、平和,“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人生境界。

  退休后闲暇之余,写写随笔感悟、游历扎记。拙文散见于报纸副刊、期刊、网络上。

《忘年交》

  忘年交  凌纪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生活在豫西一县城。我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期间,交过一个比我大五岁,家庭成分是“富农”的朋友。现在年轻人或许不懂,戴上&l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