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平凡路浓浓乡土情
悠悠平凡路浓浓乡土情(散文)
文/张振刚
六月的麦香沁人心脾,在这个丰收的季节,一场满含温情的荣退仪式在单位会议室举行,即将步入退休生活的老马同志回忆美好过往,表达对单位的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领导同事的一句句祝福和嘱托真诚而又温暖,满怀敬意和不舍。
老马同志自从中专毕业后就来到乡镇工作,风风雨雨40年,从踌躇满志的热血青年,熬到了到满头白发的花甲之年。记得老马说过,初到单位的第一天,印象最深的就是墙皮脱落的砖瓦房和老旧的办公家具,还有自己花几个小时用旧报纸糊墙的经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的落差让他几度产生放弃乡镇工作的想法,经过父母的悉心开导才决定留下工作,这一干就是40年。
老马最初是被安排在乡政府工作片工作,乡里设有东西南北四个工作片,每个工作片管辖6到7个村,一个工作片一般有5个人,其中一个总支部书记和一个片长,其余都是工作人员。老马的工作就是上传下达。那个时候乡镇工资低条件不好,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都是清一色的自行车,村里没有电话,没有公路,乡里有什么工作指示都需要骑着自行车到村传达。每次跑完工作片所有的村后都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雨大泥多的时候甚至还要扛着自行车走,工作条件不是一般的辛苦。那个年代,乡镇也没有过周末的概念,“5+2”白加黑的一年到头都在忙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就是对乡镇工作的生动写照。和老马差不多年龄的有四五个小伙子,工作不忙的晚上可以凑在一起打个够级,这就是当时乡镇干部最好最享受的娱乐方式。
那个年代,乡镇的一项重点难点工作就是收公粮。每次收公粮之前,首先要召开全体机关干部、村干部大会,在老马骑着自行车跑完整个片所有村的第二天上午,乡政府那个能容纳100人左右的大会议室里坐满了人,五六个坐在主席台上的领导分别讲了话,宣布了收公粮的期限,强调了收公粮期间的工作纪律和作息时间,要求在座的党员干部都要带头在3天之内交上公粮。散会后每个村里的大喇叭就开始响了起来,乡里还用平时很少用的130汽车当做宣传车,到全乡所有的村巡回宣传,一场声势浩大的收公粮工作就这样启动了。根据工作片的安排,老马被排到一个800多人的所谓的先进村驻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支部书记家里通过广播宣传乡里的政策,掌握村里公粮完成进度,有时也跟着村干部到群众家里做做工作。就这样早出晚归的持续了半个月左右,经过汇总,每个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不交公粮的户。按照工作惯例,工作片要把所有的工作人员集中到一个村开展工作,这被称作公粮扫尾。每个村要集中五六天的时间挨家挨户做工作,分析原因解决困难,直到一个村彻底完成任务再到其他村扫尾。那年整个收公粮工作持续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老马亲眼见证了乡镇工作的复杂和乡镇干部的不容易,自己也因为劳累简直是黑痩了一圈。等收公粮任务完成后,还没来得及有个休息喘息的机会,另一项工作又要开始了,老马又骑上自行车到村开始了新的工作。
工作后的第三年,老马父母心疼儿子上下班不容易,拿出多年辛苦攒下的积蓄,加上老马的工资购买了一辆摩托车,这样在工作之余也方便回家和父母团聚,讲讲单位的事情,听听父母的唠叨。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老马的摩托车也换成了汽车,在县城购买了楼房,乡政府也搬到了新址。村里的公路四通八达,一排排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排列整齐,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在乡镇工作的40年里,老马干过统计、党建、扶贫等等,几乎所有的乡镇工作干了一个遍,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成绩,但是每项工作样样出类拔萃。虽然有几次提拔和到县城工作的机会,但因为年龄等原因未能如愿。对此老马从未气馁,从最初有放弃乡镇工作的想法,到适应乡镇工作、热爱乡镇工作,最让老马感到欣慰的是艰辛工作后的成功以及老百姓的认可。这几十年,老马走遍了乡里所有的村,分得清每个村的地边界线,甚至每个村每个户都能与老马相识。
现如今老马就要荣退了,退休又是人生一个新的起点,惟愿老马带着大家衷心的祝福,用那份坚定和执着迈出新的一步,开启新的篇章,往后岁月皆是美好。
作者:张振刚,大学文化,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人,先后在新华网、中国农业信息网、山东新闻网、《消费日报》、《联合日报》、《济南日报》等媒体发表多篇通讯。近期有多篇文章在文学平台发表。
《悠悠平凡路浓浓乡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