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折的处女作”之二
“夭折的处女作”之二
笔者按:前发“两封没有来头的信”夭折了;今复发《也谈“实惠”》也夭折了,原因“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也。
《文汇报》“理论部”责编俞松年先生手札:
“方鸿儒同志:
你的来稿,我们准备刊用,请你在样子上修改后,仍寄回我们。
若方便,请告单位电话、地址,以便联系。修改后的清样请直接寄给文汇报理论部我收。順致敬礼。
理论部俞松年1980-3-21“
“方鸿儒同志:
你五月十二日来信收到,你的意见有可取之处。我们已告诉作者,同时提醒我们:防止宣传工作中的片面性。感谢你对报纸宣传工作的支持、关心。上次关于“实惠”的稿件送领导看,一直未能决定,我个人认为,从宣传效果和对作者负责二方面看,这类内容稿件还是不登为妥,你意如何?祝好。
俞松年1980-5-16“
夭折的“处女作”之二——笔者原稿《也谈“实惠”》
百青、亚夫二同志:
读了你们的谈心篇《雷锋精神和“实惠”思想》,似觉嚼了一颗酸果,难以下咽。恕我直言不讳,本人诚愿提倡“实惠”。承蒙二位开导,亦不妨做点“实惠”文章。
以本人愚见岂但青年人崇尚“实惠”,中老年人也恐怕未必徒有“理想”。
“实惠”者何?恕我权作解释:抛弃幻想,立足现实,用合法手段,追求尽可能完美的物质享受是也。就青年人而言,此“实惠”思想,固然会“一叶障目”,却也是迫不得已。随着追逐时代潮流,年轻人的目标自然与时代相吻合。曾经的虚幻而高远的宣传,只能一时让青年人“一叶障目”,一旦国门打开,顿觉世界如此令人眼花缭乱。他们曾经崇拜的偶像顷刻崩坍,在抹去最后一滴眼泪后,他们便实实在在地把立足点移到现实的土地上。而这片现实的土地,在年轻人的眼里就是“实惠”的物质追求。
“精美的家具”,“时髦的服装”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追求享受,无可厚非。青年人把自己的家庭搞得现代化一点有什么“渺小”可言,难道我们心甘情愿被洋人嘲笑“落后”吗?
当社会没有极丰富物质可供人们挑选享受,当人们没有足够的“金钱”可供挥霍,当城乡差别,收入差别还很大的时候,尤其是青年识破了正是那些提倡“艰苦奋斗”者最力主“家庭现代化”的现实后,他们为什么不可以依靠自己的合法手段获取一定的物质,并使它尽可能的“现代化”呢?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惠”论者乃“诚实”人也。
“雄鹰”啊,“热血沸腾”啊,这些华美的辞藻曾无次地被青年人写在日记里,留在誓言中。但现实是残酷的,超物质的理想都是虚幻的。“理想”好比一幅美丽的油画,而这幅油画必须扎根于现实社会中。
上一篇:夭折的“处女作”——读《亲历<青年一代>辉煌时》之忆旧
下一篇:九九重阳 秋意正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