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德怀念承德

文/ 耿海 时间:

  在承德怀念承德

  耿海

  承德,是“皇承天德”。

  承德,是我的福地。

  承德,也是我青春的锚地。

  我是到了18岁时才开始“读”承德的,因为当我18岁穿着从裤头到外罩皆是军用品的一个来自冀东的毛头小伙子,懵懵懂懂的来到著名诗人郭小川的故乡——丰宁县土城子四间房当兵的时候,不成想到会把我最帅的青春留在了承德。

  我生不在此,可我有幸在此渡过了最难忘的二十五年。承德虽不属于我,但我却把心留在了这里,因为我在这里娶妻生子,这里还有离宫外庙、有羊汤烧饼、有亲如兄弟的朋友,还有留下成长印记的266医院。就像我熟知的一位从266医院闯出去的共和国将军描述的那样,每次做梦,从来都没有梦到过令人向往的京城和繁华的都市,而总是反复的梦到已改名“981”的原266医院。虽然我们的根在家乡唐山,但我们的魂却留在了第二故乡承德。

  承德不是一座简单的城市,它总是会让人肃然起敬。

  承德人是骄傲的,最让他们骄傲的自然就是有座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承德人更习惯叫它离宫。即使承德人从小到大不知去过离宫多少次,去得连自己都有些烦了,也丝毫不会冲淡这座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园子给承德人带来的自豪感。

  “呆哪儿那”?,“呆离宫呢”!大早上承德人打电话中最常听到的就是这两句话了,上离宫转一圈儿去,试问,神州上下,哪儿能随时随地都能到皇家的后院随便转上一圈儿。

  作为满清的夏宫,皇朝的离都,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显然,在康乾帝他们决心把这座辉煌的夏都,当作一朵最后盛开的昙花。让它完美的造型,将只能保存在他们的视线里,而它所拥有的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历时几百年它们像肥料一样滋补着这座塞外山城,使它变得深沉、丰厚、强壮、美丽,只有承德人才对此心领神会。

  可若要真正认识承德,是要去“读”的。“读”承德,不光要捧着书,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读”,要用历史的眼光去读,还可以用市井的、民间的、方言的、艺术的、文学的……在用形形色色的感悟去读后,你会发现,承德真有着令人回味无穷的滋味啊!

  承德是一个有文化的地方,这不是承德人自己封的,而是很多外地人的共识。在“文坛已死、有事烧纸”、“诗歌都在装神弄鬼”、“写诗得有钱、有闲、有病”的悲怆年代。时至今日,那些以多种称呼出现的各类协会,风范犹存的诗诵盛会,无不彰显着历史名城该有的文化完整的体现。

  三百多年的历史实在不能算长,但可贵的是繁杂的山庄文化却延续了下来,不像有二千五百年建城史的邢台、中国成语之乡邯郸,虽然历史更悠久但文化上却出现了断层。

  在承德,你会突然感到历史并不遥远,以至于当你看到城关门前小商贩摆放的颜色吓人的人造水果时,也忍不住怀疑这些果木是从楠木殿里分身出来供平民品尝的圣果,而一年四季刮过的风都似乎蕴含着康乾的味道。

  当你随便走进一户人家,无论是艺术家或是工人,公务员或者个体商贩,他们的客厅里必然悬挂的是装裱考究的当地名人字画,窗明几亮的书柜里摆放着自喻名家并签着作者姓名请君指正谦语的作品文集。承德人嘴上说着:我们小地方没啥,转身就能从裤兜里掏出《钦定热河志》手抄本。这种凡尔赛式的谦虚,让巴黎人都甘拜下风。

  世界太假,人心太深。承德的文化却直接造就了承德人独特的气质。他往往给外地人的印象是人干净、不张扬、有礼貌、说话好听。待进一步交往后,会发现承德人很实在。就像我的兄长——承德市郭小川研究会会长步九江老师所言:承德人的特点是实在,优点是忒实在。

  承德人,体面是它的标题,吃、穿、交友才是它的正文。

  生活在承德,犹如读一本厚重的史书,走过的路上都是历史,吹过的风里都是文化。承德才是原宇宙的原始版本——这里连空气都带着康乾盛世的AR特效。

  如果承德的山庄和外八庙是一部史诗,那么承德人的生活也许是一首徘句,前者是令人向往,后者则是在追求只争朝夕。相对于我的故乡唐山而言,承德人没有我老家人的霸道和蛮横。

  在承德的街头巷尾,仿佛到处都是岁月静好,生语节奏没有大都市那么快,每个人都很淡定从容。你很少能看到那种急吼吼的人,大家节奏都比较慢,生活也比较悠闲。不像大城市,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一样,忙忙碌碌的。这里到处充满着人间烟火气,那小街小铺的、小商小贩的、小情小景的、既有烟火气、又有人情味、这也许是一种“盆地人文心态”吧。

  承德人认为做老百姓最好,过小日子,是承德人最高的人生理想。一种与生俱来的松弛感早已融入了承德人的血液里。在同等收入状态下,承德人的消费能力远远超过其它同等城市居民。承德人十分好客更喜欢撮局儿,请客时都有各自的选择,店不同,标准都是一致的,兜里的钱应对吃什么?喝什么?杯中有乾坤,壶里藏春秋,酒杯里端着人情世故,酒气里裹着江湖规矩。反正要让被请的人尽兴,要说好儿!他们以平民的意识对待社会,更以平民的意识观察世界。你说承德人不关心时事?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他们时刻关注着国内外大事。9·3阅兵当天,当我闲逛至窝瓜园早市时便听到一卖烧饼的爷们儿说:普京比我大一岁,52年的。你听听,承德百姓心里不仅心怀祖国,更放眼世界。

  跟这种豪气的消费心理相呼应的,能在承德站得住脚的却是平民美食——平泉羊汤。

  吾曾在报上发表过一篇关于羊汤的随笔《羊汤赞歌》每次从京返承或在此接待外地朋友,优先选择的是带友人去无论叫老几的羊汤馆大快朵颐。每次去这些店,都能看到温馨的场面;人们三五成群或单独坐桌,喝着热汤,嚼着吊炉烧饼,更有甚者一口羊汤一口白酒,好不惬意,热气腾腾的场面,让人不得不说这就是承德人的幸福生活,简单而温暖,让一碗羊汤变的有情有义,更藏着承德人的味道记忆。羊汤穿肠过,留下的是百味人生。

  苍落尽头是来处,相对来说承德人更喜欢舒坦。承德人不拿捏。不装样儿,那貌似大尾巴鹰的人有,但不多。别人别处的徒有虚名与荣华富贵他们不太往心里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的喜怒哀乐,升降稳定才是他们用心的要点。承德,这个融不进去河北,回不去热河的五线城市,离省会远,离帝都近,对北京比对自己的省会石家庄更有亲近感。可北京是官家圣地,承德系庶民欢场,北京装不下生活,承德又装不下梦想,所以承德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闲情逸致,但不是南方城市里那种缓慢的、悠悠的,融入城市背景并必须成为城市背景一部分的悠闲不同,承德的闲情是从骨子里带来的,是有皇家传承的,承德人的自我安慰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提笼架鸟、手盘核桃,什么时候都乐呵呵的。

  承德人又是孤芳自赏的。在承德人身上,看不到东北人那种大红大绿的装束,也看不到江浙人那种精致儒雅的书卷气,更看不道山西人那种精打细算的商贾气,那种此身安处系我家随处可见。承德的女人好打扮,穿起衣服来,七八十岁的老妇跟十七八岁少女拼的不分上下,你随便在街头观察来往的哪些老妇,基本上眼影眼线,腮红口红,太阳镜一样不少,承德人这种孤芳自赏的劲儿,其实是满族八旗人情绪的一部分。写到这我不会挨骂吧?

  依我之好,倒更喜欢探访承德的平民生活。每当我清晨从266家属院急行军般进入万树园,在幽静威严的山庄内不得不让你感觉到承德的风,总带着点历史的味道,山庄内的青砖映照流云,外八庙的金顶闪着晨光,武烈河流淌的水藏着讲不完的故事。忽忆白居易言:避暑在山庄,梦回清凉乡了,这真的是:七十二景藏着百年风云,一步一景彰显历史沉淀。

  承德人是中庸之道的最佳诠释者。既不彻底追名逐利,也不完全与世隔绝。他们懂得分寸,在该有的为人处世中为自己谋求一点惬意,有取舍但不言绝对让步。他们活在简单的烟火人间,享受着朴实纯粹的幸福,却不完全离群所居,不管世事,能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把握该有的分寸。承德又是包容开放的,是欢迎新鲜血液注入的,它能迎接有趣灵魂的参与,不羞于给在承德的外地商业打工,挣自己心安理得的收入,踏实!

  承德的土是烟火气的亲切,承德的洋呈现着独有的浪漫。生活二字,关乎的是一个城市的现在。承德,它小而优美,适合生活。虽然他的GDP还顶不上我的家乡唐山的一个零头,生产总值年复一年的停留在河北省倒数后几位的时候,但它依然是那些功成名就,腰缠万贯的本土人心灵的休息之所。我不由的感叹;这也是承德人生活和心理的常态,享受美好,淡定从容。

  承德是人性的方舟、山庄是众生的花园。这个城市流露着明显的平民气质,让外地人“狠狠”羡慕的是,这里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生活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里,很舒适、很安静、很放松。想约朋友吃饭,20分钟内全到齐,有兴趣和酒量的话,还可去赶第二场儿。

  承德有钱的人少,揭不开锅的也少,没有多少富人刺激你爆发的欲望和野心,承德人的生活理念是:富、是人家的造化;穷、是自己的命相。大多数人愿意接受温暖而平庸的日子。无论挎篮儿推车走街串巷的,还是早晚在固定时间和地点出摊儿的,没有一个流露出非常贪婪的金钱欲的眼神,而是温顺善良,有一搭儿无一搭儿的悠哉闲散。

  我印象非常深的是70%的承德人都认识他——卖驴打滚儿的曹大爷对着视频拍摄者说:钱是不在挣多挣少,只要一天活着开心就行。普通百姓很是陶醉于这种安逸、舒适、宁静、低成本的城市田园式生活。在这种环境里,该超脱一点就超脱一点吧。因为人们活的越来越像《西游记】里悟空的压力、八戒的身材、沙僧的发型、唐僧的唠叨、还有打不完的妖精、更重要的是离西天越来越近了!

  不少人来过承德后,总能感受到一种真正的放松,松弛,是一种对生活状态的积极把控。这里没有抑郁,没有躁动,只有像欧洲一样的天空和恬淡的空气。功效和功德都在人心,承德人看得通透,这里没有流氓假仗义、文骚假正经。因为当下好多人总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清醒,却在自己的生话中“糊涂”。但承德会给你纠正,还会帮你定格。只有山庄的背影令人望尘莫及,那是一种缥缈还未褪去的仙气,是残留人间的仙踪。在这里,你能读出智者对人生的解读,对尺度的拿捏,唯独没有孤独。

  就像歌曲《加州旅馆》的名气盖过了它的创作者老鹰乐队一样,避暑山庄的知名度也远在其诞生地承德之上。而承德的夏天则更令人舒适,这是一座没有汗水的城市。一座城市让你念念不忘的,大概是因为:那里有你深爱的人和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吧。漫步在这片处处名胜,步步古迹之地,红墙灰瓦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每一处砖石,每一处琉璃,皆藏着历史的低语。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既享受着它的春风化雨、又咀嚼着它的人文百味。如今我每次从京城回到承德,都有些醉生梦死的味道。

  半生戎马握笔端,归来闲坐看云卷。最爱苏东坡“此心安处是吾乡”。它非止于地理,更是灵魂的归航。纵使漂泊万里,际遇浮沉,若能守护内心的澄澈与安然,何处不能为家?这心安里有穿透着逆境的定力,还有化他乡为吾土的魔法。它时刻提醒我:真正的故乡,在安顿好自己的心之后,已然抵达,心安处自有清欢。

  忽然间想起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写:“世界上最美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靠心灵去感受”。

  每次离开承德,就像与老朋友告别一样,还没走就期待着下次的重逢。在这儿,只有怀念,不道离别。

  所以,我,在承德怀念承德。

  2025年9月4日晨于承德大佛寺北听竹斋

  作者简介

  耿海,男.河北省唐山滦州市人.1963年10月生,1980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北京某军休所退休干部。

  在部队服役30多年,历任战士、宣传干事、北京军区第266医院政治处主任、北京军区第263医院党委书记、政治委员。19岁加入承德市作家协会,2005年当选为承德市人大代表,承德市郭小川研究会名誉会长。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并在国内外媒体刊发文学及新闻作品千余篇。

上一篇:雪落无声幽香远

下一篇:灯亮了

《在承德怀念承德》

  在承德怀念承德  耿海  承德,是“皇承天德”。  承德,是我的福地。  承德,也是我青春的锚地。  我是到了18岁时才开始“读”承德的,因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